治太陽中風表解:戢戢汗出而不惡寒,
裡有水氣,
小便不利,
嘔逆短氣,
心下至脅痞滿硬痛者,
此治水之急方也。
【組成】大棗擘 甘遂 大戟 莞花熬 各等分,
以上三味,
各別搗為散,
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
取八合,
去滓,
內藥末,
強人一錢,
羸人服半錢,
平旦溫服,
若下少病不除者,
明日再服,
加半錢,
得快下後糜粥自養。
【集注】柯琴曰:仲景治水之方,
種種不同,
此其最峻者也,
凡水氣為患,
或喘或咳或悸或噎或吐或利,
病在一處而止,
此則水邪留結于中,
心腹脅下痞滿硬痛,
三焦升降之氣阻隔難通,
此時表邪已罷,
非汗散之法所宜,
裡飲實盛,
又非淡滲之品所能勝,
非選逐水至峻之品以折之,
則中氣不支,
束手待斃矣,
甘遂莞花大戟三味,
皆辛苦氣寒而稟性最毒,
並舉而用之,
氣味相濟相須,
故可夾攻水邪之巢穴,
決其瀆而大下之,
一舉而患可平也,
然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以毒藥攻邪,
必傷及脾胃,
使無沖和甘緩之品為主宰,
則邪氣盡而大命亦隨之矣,
然此藥最毒,
參朮所不能君,
甘草又與之相反,
故選十棗之大而肥者以君之,
以顧其脾胃,
以緩其峻毒,
得快利後糜粥自養,
一以使穀氣內充,
一以使邪不復作,
此仲景用毒攻痛之法,
盡美又盡善也,
昧者惑于甘能中滿之說而不敢用,
豈知承制之理乎。
《刪補名醫方論》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