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濟陰綱目》浮腫門 浮腫門匯方

治浮腫

【椒仁丸】治先因經水斷絕, 後至四肢浮腫, 小便不通, 血化為水, 名曰血分。 (血既化而為水, 則以利水為先, 而行血溫血, 開結破氣, 又不可少者,然非峻利氣悍之物不可, 故又佐之以大毒之藥)

椒仁, 續隨子[去皮研], 甘遂, 附子[炮], 郁李仁, 黑牽牛, 五靈脂[研碎], 當歸,吳茱萸, 延胡索[各五錢], 芫花[醋浸], 石膏[各二錢], 膽礬, 信砒[各一錢],蚖青[糯米炒黃去頭翅足], 斑蝥[糯米炒黃各十個],

上為末, 麵糊丸, 如豌豆大, 每服一丸, 橘皮湯下。 此方藥雖峻利, 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 有養病害身之患, 常治虛弱之人, 亦未見其有誤也。 (此必已試有成驗者讀之令人膽壯)

【葶藶丸】治先因小便不利, 後至身面浮腫, 經水不通, 水化為血, 名曰水分。 (先水病故先利水, 而又佐以白朮者, 助土以防水也)

甜葶藶炒另研, 續隨子去殼另研各五錢, 幹筍末一兩

上為末, 棗肉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七丸, 煎扁竹湯下。 如大便利者,減續隨子葶藶[各一錢], 加白朮[五錢]。

【人參丸】一名葶藶丸, 治經脈不利, 血化為水, 流走四肢, 悉皆腫滿, 名曰血分,其候與水相類, 若作水治之, 非也, 宜用此方。

人參, 當歸, 大黃[濕紙裹飯上蒸熱切炒], 桂心, 瞿麥穗, 赤芍藥, 白茯苓[各半兩],葶藶[炒另研一錢],

上為末, 煉蜜丸, 如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 至二三十丸, 空心米飲下。

【小調經散】治敗血停積五臟日久, 腐爛成水, 變為浮腫, 忌用利水之藥,產後浮腫亦宜。

(此重在敗血, 故曰:忌用利水, 所謂調經水自消也)

當歸, 赤芍藥, 桂心[各一兩], 沒藥, 琥珀, 甘草[各一錢], 細辛, 麝香[各五分],

上為末, 每服五分, 溫酒入薑汁調服。

【桑白皮散】治腳氣感發兩足浮腫, 小便赤澀, 腹脅脹滿, 氣急坐臥不得。 (此系腳氣方借用也)

桑白皮[炒一錢], 郁李仁[炒一錢], 赤茯苓[二錢], 木香, 防己[酒洗],大腹皮[各五錢], 蘇子[炒], 木通, 檳榔, 青皮[各七分半],

上剉一服, 加生薑三片,水煎服。

【正脘散】治中焦虛痞, 兩脅氣痛, 面目手足浮腫, 大使秘澀, 兼治腳氣。 (脾虛不能制水而氣不降者宜之)

白朮, 川芎, 木香, 檳榔, 甘草[各七錢半], 大腹皮, 紫蘇, 木瓜, 陳皮, 沉香,獨活[各一兩],

上(口父)咀, 每服三錢, 水煎, 食後服。

【大調經散】治榮衛不調, 陰陽相乘,

憎寒發熱, 自汗腫滿。 (此開鬼門, 潔淨府法, 皆在氣分, 而不在血不調, 憎寒自汗, 乃邪在表也)

大豆[炒去皮一兩半], 茯苓[一錢], 真琥珀[一兩],

上為末, 每服一錢, 濃煎烏豆紫蘇湯下。

【大腹皮飲】治婦人血嬰, 單單腹腫。 (血嬰之名甚新, 謂單腹脹如抱嬰瘤之狀也, 然皆用行氣藥也, 黃芪五味大黃,又可以補氣而行血)

大腹皮, 防己, 木通, 厚樸, 瓜蔞, 黃芪, 枳殼, 桑白皮, 大黃, 陳皮,五味子[各等分],

上剉, 每服一兩, 水煎去滓, 入酒少許服。

【大黃甘遂湯】治婦人小腹滿, 如敦敦狀, 小便微微而不竭, 產後者,惟水與血並結血室也。 (敦敦何狀)

大黃[半兩], 甘遂[炮], 阿膠[炒各一兩](甘遂峻藥也恐太多)

上剉, 每服二錢, 水一盞, 煎七分服, 其血當下。

濟陰綱目》目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