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藥是如何分類的?

中藥的分類, 就是根據中藥同和異將其分成不同的類別, 從而達到掌握藥物特性和更好地利用藥物的一種方法。 不同的學科根據不同的目的, 採用切合實際的分類方法, 將眾多無緒的藥物進行系統的分門別類, 對於中藥的認識、掌握和利用, 可以提高效率和提供許多的便利。

中藥的分類, 有著悠久的歷史。 早在《周禮•天官》就有“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的記載, 對於其中的“五藥”, 漢代鄭玄注曰“五藥:草、木、蟲、石、穀。 ”可見在漢代已有對藥物進行分類的論述。 在本草書籍中, 分類的記載始見於《神農本草經》,

書中根據其藥性、功效、毒性等特性, 將365種藥物分別歸納為上品、中品、下品三類。 此後, 梁代陶弘景在其所著的《本草經集注》中, 在“五藥:草、木、蟲、石、穀”的基礎上, 進一步將730種藥物分為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及有名無實等七類, 從而確立了中藥按自然屬性的分類方法。 越到後世, 不僅分類的方法越來越多, 越來越完善;而且分類的理論也越來越豐富。

中藥分類的方法雖然很多, 但傳統的分類方法, 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系統:即藥性分類法和自然分類法。

藥性分類法, 是根據中藥藥性、功效等特性進行分類的一類分類方法。 因為它有利於醫家掌握藥物性能, 故為歷代醫家所慣用。 性能是藥物有別於其他物質的最大特性, 因此大多數本草書籍的分類,

都少不了用它來進行歸納。 這也是多數按自然屬性分類的本草書籍, 仍保留了三品分類方法的原因。

藥性分類法, 首創于《神農本草經》, 它的三品分類法, 以“上藥……為君, 主養命以應天, 無毒, 多服久服不傷人”, “中藥……為臣, 主養性以應人, 無毒有毒”, “下藥……為佐使, 主治病以應地, 多毒, 不可久服” 為其分類的理論依據。 雖然分類比較簡略, 但對臨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在本草典籍中, 三品分類開創了藥物分類的先河, 因此對後世影響深遠。 雖然梁代陶弘景創立了按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 但一直到唐宋金元, 歷代修訂本草, 仍然保存了三品分類的屬性, 並以之作為分類的依據。 即使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徹底打破了三品分類的方法,

但仍在藥名下對《本經》、《別錄》藥物的三品屬性作了注釋。 然而由於藥物的日益增多和對藥物認識上的不斷深化, 這種分類方法的局限性便日見暴露出來, 單憑三品分類的方法已不能適應客觀需要。 後世醫藥學家, 結合臨床實踐不斷總結出了更為切用的分類方法。 如唐代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 首創了“十劑”分類法, 根據藥物功效歸納為“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十類。 它的分類理論是:“宣可去窒, ……通可去滯, ……補可去弱, ……泄可去閉, ……輕可去實, ……重可去怯。 ……澀可去脫, ……滑可去著, ……燥可去濕, ……濕可去枯”。 這對於臨床用藥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金元期間的李東垣, 將臨床常用的100餘種中藥, 根據升降浮沉的理論, 將其分成五類。
又署名為李東垣而實為後人所托的《藥性賦》, 則按藥物四性(寒、熱、溫、平)進行分類。 尤其是明、清以來, 醫藥學家們相繼總結了不少臨床實用的功效分類方法。 如明代王綸在其所著的《本草集要》中, 將藥物按功效分列為治“氣、寒、血、熱、痰、濕、風、燥、瘡、毒、婦人、小兒”等12門。 每一門中又分若干小類, 如治氣門分“補氣清氣溫涼藥、行氣散氣降氣藥、溫氣快氣辛熱藥、破氣消積氣藥”4類等。 這種分類比較具體而詳細, 無疑是一大進步。 李時珍結合自己長期的臨床實際, 在其《本草綱目》中總結了“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將藥物的功效結合臟腑受病的標本、寒熱、虛實進行綜合歸類。 清代黃宮繡的《本草求真》, 對藥物功效分類的貢獻最大, 他首先將藥物分成“補劑、收澀、散劑、瀉劑、血劑、雜劑、食物”七大類;而在每大類下又分若干細類,
如補劑分為“溫中、平補、補火、滋水、溫腎”;血劑分為“溫血、涼血、下血”等。 李氏、黃氏的分類法, 不僅對於臨床醫師辨證論治, 遣藥組方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而且對近代中藥功效分類也有深遠的影響。

清代以來, 除上述分類之外, 還出現了按經絡、臟腑以至脈象對藥物進行分類。 以經絡分類的, 有姚瀾的《本草分經》;以臟腑分隊歸類的, 有淩奐的《本草害利》、江筆花的《筆花醫鏡》, 他們先用臟腑分隊, 各隊再按藥性分補、瀉、涼、溫, 再分猛將、次將;按脈象分類的, 有龍柏的《脈藥聯珠•藥性考》等。 這些分類方法, 雖以臟腑、經絡為綱, 但仍以藥性為依據, 故仍屬藥性分類法的範疇。 這些方法,各有特點,由於它們與臨床實踐結合較緊,因而多為臨床醫家們所採用。

自然屬性分類,是根據藥物的自然屬性對其進行分類的方法。《周禮•天官》中的“五藥”,雖然漢代鄭玄注為“五藥:草、木、蟲、石、穀。”但沒有具體藥物的歸屬。因此按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仍應視為陶弘景所首創。他在《本草經集注》中,將《本經》、《別錄》730種藥物分為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及有名無實七類,這種方法,雖然較為簡略,但卻成為後世修訂本草分類的基礎。如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嘉祐本草》、《證類本草》等綜合性本草,都是以《本草經集注》的分類方法,加以擴充、增加而成的。直至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才對它作了全面和較大的改革。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分類理論。他採用“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方法,以“各列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為萬物之先,土為萬物之母也。次之以草、穀、菜、果、木,從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從草木也。次之以蟲、鱗、介、禽、獸,終之以人,從賤至貴也。” 作為他的分類理論基礎。將收載的1892種藥物,先按“析族振綱”,分為16部,然後“區類分目”,按藥物的形態、習性、生態環境和經濟用途等,再分為60類。如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隅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類、雜草;木部又分為香木、喬木、灌木、寓木、苞木、雜木等。建立起當時最為先進、比較完整的分類系統。《本草綱目》自然分類體系建立後,就成為傳統中藥自然屬性分類法的典範。在其後問世的重要本草著作如《本草正》、《本草備要》、《本草綱目拾遺》、《本草從新》等,都基本上沿用它的自然屬性分類方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傳入,中藥新興學科的建立,一些現代科學的分類方法也被引進中藥的分類。諸如中藥功效分類、藥用部位分類、植物學分類、動物學分類、礦物學分類、中藥化學成分分類等方法。近年所編輯的有關教材及書籍,多根據其學科的性質不同,而分別採用不同的現代科學分類方法。如現代的臨床《中藥學》,採用中藥功效分類法;《中藥鑒定學》採用藥用部位分類法;《新華本草》、《中華本草》等綜合性本草,則採用植物學分類法、動物學分類法等;《中藥化學》就採用化學成分分類法。這些分類方法應用,都提高了它們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這些方法,各有特點,由於它們與臨床實踐結合較緊,因而多為臨床醫家們所採用。

自然屬性分類,是根據藥物的自然屬性對其進行分類的方法。《周禮•天官》中的“五藥”,雖然漢代鄭玄注為“五藥:草、木、蟲、石、穀。”但沒有具體藥物的歸屬。因此按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仍應視為陶弘景所首創。他在《本草經集注》中,將《本經》、《別錄》730種藥物分為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及有名無實七類,這種方法,雖然較為簡略,但卻成為後世修訂本草分類的基礎。如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嘉祐本草》、《證類本草》等綜合性本草,都是以《本草經集注》的分類方法,加以擴充、增加而成的。直至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才對它作了全面和較大的改革。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分類理論。他採用“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方法,以“各列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為萬物之先,土為萬物之母也。次之以草、穀、菜、果、木,從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從草木也。次之以蟲、鱗、介、禽、獸,終之以人,從賤至貴也。” 作為他的分類理論基礎。將收載的1892種藥物,先按“析族振綱”,分為16部,然後“區類分目”,按藥物的形態、習性、生態環境和經濟用途等,再分為60類。如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隅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類、雜草;木部又分為香木、喬木、灌木、寓木、苞木、雜木等。建立起當時最為先進、比較完整的分類系統。《本草綱目》自然分類體系建立後,就成為傳統中藥自然屬性分類法的典範。在其後問世的重要本草著作如《本草正》、《本草備要》、《本草綱目拾遺》、《本草從新》等,都基本上沿用它的自然屬性分類方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傳入,中藥新興學科的建立,一些現代科學的分類方法也被引進中藥的分類。諸如中藥功效分類、藥用部位分類、植物學分類、動物學分類、礦物學分類、中藥化學成分分類等方法。近年所編輯的有關教材及書籍,多根據其學科的性質不同,而分別採用不同的現代科學分類方法。如現代的臨床《中藥學》,採用中藥功效分類法;《中藥鑒定學》採用藥用部位分類法;《新華本草》、《中華本草》等綜合性本草,則採用植物學分類法、動物學分類法等;《中藥化學》就採用化學成分分類法。這些分類方法應用,都提高了它們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先天性腦積水如何分類?

    先天性腦積水或稱嬰兒腦積水,指嬰幼兒時期由於腦脊液迴圈受阻、吸收障礙或分泌過多使腦脊液大量積聚於腦室系統或蛛網膜下腔,導致腦室或蛛網膜下腔擴大,形成的頭顱擴大、顱內壓增高和腦功能障礙。較大兒童和成人...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子宮性不孕是如何引起的?

    你好,引起子宮性不孕的原因有下列幾種:1、宮腔粘連症:子宮腔、子宮峽部、子宮頸管因創傷繼發感染所造成的粘連,如:損傷性刮宮;還包括特異性☆禁☆感染,如結核、血吸蟲病、阿米巴和放線菌病等,臨床上常出現閉經、... [詳細答案]

  • 2回答

    想問直腸炎是如何引起的?

    您好!直腸炎常見於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心,肺,肝,胃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傳染病後,大便秘結,腹瀉,痔,肛管直腸脫垂,肛瘺,息肉病,肛門直腸狹窄,直腸腫瘤,直腸損傷,異物等,都可使直腸發炎,嚴重的需... [詳細答案]

  • 3回答

    變應性血管炎是如何引起的?

    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常見有發熱、焦慮、全身不適、肌痛、關節痛,但典型變應性血管炎,關節炎少見。突出損害為皮膚血管炎,表現為等麻疹、丘疹、出血性丘疹、淤斑、結節、水皰、大皰、皮膚糜爛和潰瘍或復發性等麻疹... [詳細答案]

  • 3回答

    女性陰☆禁☆道炎是如何引發的?

    衛生護墊加劇細菌繁殖:醫生提出,不少有潔癖的年輕女孩經常用護墊,尤其是經常出差的女性,還使用一次性的紙內褲.因為陰☆禁☆道透氣性很差,而細菌都是厭氧菌,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就會氾濫,這時穿上紙內褲或使用護墊...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