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 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 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脂肪肝患病率近年來持續上升, 大中城市的患病率高達10%, 其中又以25歲~50歲的男性居多。 脂肪肝已成為一種都市常見病。
脂肪肝的發病與以下六種因素有關:
1、肥胖
肝內脂肪堆積的程度與體重成正比, 約半數肥胖患者可見有輕度脂肪肝, 在重度肥胖症的患者中, 脂肪肝的發病率可高達60%-90%,
2、酒精
研究表明, 酒精的消耗量與脂肪肝的發生率間存在量效關係, 每天飲酒超過80-160克則乙醇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增長5-25倍。
3、蛋白質-熱量不足
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多見於攝食不足或消化障礙, 不能合成載脂蛋白, 以致甘油三酯積存肝內, 形成脂肪肝。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平均50%可發生脂肪肝, 特別40~50歲發生糖尿病者更易出現肝內脂肪沉積。
5、藥物
據統計, 至少有二百多種以上的藥物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據統計, 藥物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在所有藥物不良反應病例中居第三位。
6、毒物
常見的脂肪肝毒物有四氯化碳、黃磷、異丙醇、環己胺、依米丁、砷、鉛、汞等。
輕度脂肪肝
1)症狀:大多數脂肪肝患者早期不會出現明顯症狀, 部分患者僅會感覺到食欲減退、乏力、腹脹, 因而不易引起重視。 部分病人被原發病症狀掩蓋未引起注意。 而當出現肝區疼痛、噁心嘔吐時, 脂肪肝已到相當嚴重的程度了。
2)治療:輕度脂肪肝一般不用藥物治療, 但如果沒有及早干預, 病情不斷加重也可能引起嚴重後果, 所以早防早治具有重要意義。 輕度脂肪肝患者需要增加能量消耗, 促進脂肪組織分解, 達到減肥目的。 但脂肪肝患者的運動要適當合理, 建議選擇中等有氧運動方式, 如快走、慢跑、游泳、登樓梯、爬山、跳舞、跳繩、做操及騎車等。
中度脂肪肝
1)症狀:中度脂肪肝發病時常有腹脹,
2)治療:中度脂肪肝的治療仍以去除病因為主, 在調整飲食的同時, 可選擇適當的降血脂藥物, 並輔以對症治療。 提倡中度脂肪肝患者飲食注重多樣化, 魚、瘦肉、蛋清及豆製品以提供蛋白, 食用橄欖油、菜籽油等不飽和脂肪酸提供脂肪。 中度脂肪肝患者需多食膳食纖維, 其來源為粗雜糧、幹豆類、海帶、蔬菜和水量等。
重度脂肪肝
1)症狀:重度脂肪肝的症狀較明顯, 可表現為:明顯疲乏感、食欲差、飯後腹脹、噁心、嘔吐、肝區痛、右肩背疼痛發脹、頭暈、脈搏緩慢、血壓降低、口幹、口苦、大便不規則,
2)治療:
基礎療法:體現在飲食上, 多樣化且注意優質蛋白、維生素的攝入, 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降低, 加重脂肪肝病情的進展。
藥物治療:重度脂肪肝在基礎療法的基礎上, 要協同藥物進行輔助治療, 由於重度脂肪肝的肝損較為嚴重, 濫用藥物將起到本末倒置的後果, 建議配伍中藥特色療法來更好的保肝、降脂、減肥治療, 對治療並控制重度脂肪肝的病情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針對重度脂肪肝的病因並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綜合治療, 並且從意識上提高對疾病的重視度, 有效去除誘發因素。 如酒精性的脂肪肝, 必須要嚴格戒酒;肥胖性脂肪肝, 要及時調整飲食結構、負平衡飲食, 來更好的降脂減肥;糖尿病性脂肪肝要積極治療糖尿病, 控制血糖的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