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阿斯伯格綜合征多被誤診為多動症

幾乎在每個學校都會有這麼幾個讓老師和家長頭痛不已的孩子, 注意力很不集中, 興奮、多動、話多, 課堂紀律差;做事我行我素, 極其“自我為中心”;對於老師和家長的指令聽而不聞, 有時會在上課時離開座位, 走出教室;人際關係差, 不合群, 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經常和同學發生衝突, 受同學排擠;行為較同齡孩子幼稚, 顯得過於單純, 不懂迂回;情緒波動、易發脾氣;喜歡重複問問題, 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勁頭;說話滔滔不絕, 不考慮對方是否感興趣;不怕羞, 不怕陌生人, 很容易與陌生人混熟……總體來說,

這種孩子給老師和家長的感覺是:自我中心、不合群、行為幼稚、注意力分散、聰明古怪。

阿斯伯格綜合征≠多動症

在當前的教育制度下, 可能老師和家長關注更多的是孩子“多動、注意分散、課堂紀律差”的表現而去就診, 而在兒童心理行為門診上, 這類孩子也往往由於“多動、注意分散、不合群、交流差”的首診主訴而被誤診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即是俗稱的多動症。 其實, 這是與多動症截然不同的病症, 它被稱為“阿斯伯格綜合征”。

專家表示, 仔細觀察和詳細詢問病史, 這類孩子也有他們的“特點”甚至是“優點”, 他們往往機械記憶能力很好, 如認路、記憶火車時刻表, 地鐵站/公交站牌等;他們可能對某些領域或學科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較深入的瞭解;他們的智力和語言能力是正常的,

有時甚至會使用一些成語、典故或者說出一些讓大人感到“吃驚”的話, 顯得文縐縐, 像個“小大人”;雖然他們和小朋友的相處常常有衝突, 但是他們卻是有交流和交往願望的, 只是缺乏人際交往技巧, 不懂得如何和別人打交道, 從而容易受同齡人排斥。 另外, 他們可能行為比較刻板、固執、思考問題直來直去, 顯得不是那麼靈活, 還存在手眼協調能力以及精細動作能力差, 動作顯得有些笨拙, 比較討厭書寫作業, 可以口若懸河般地說出某件事情, 卻不能將所說的寫在作業本上。 當然, 這些表現在每一個孩子身上不盡相同, 程度也各不一樣, 但他們有著共同的核心障礙:社交困難。

阿斯伯格綜合征漏診誤診多

阿斯伯格綜合征與孤獨症同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的疾病亞型, 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發育行為疾病, 其發病率高於典型孤獨症。 在孤獨症譜系障礙這一連續系統中, 它是一種高端形式, 屬於一種高功能的自閉症。 因為其語言及智力水準發育大多正常, 其社交困難往往在早期不易被家長和老師察覺, 加上國內對該症認識不足, 造成其漏診誤診較多。

阿斯伯格綜合征患兒往往伴隨注意力渙散、多動、課堂紀律服從性差的問題, 故學齡期患兒往往因為以上表現而就診于兒童心理行為門診。 這類患兒的社交困難主要表現在對他人情緒、面部表情等社交資訊捕捉能力差, 不能推測他人心理,

不能換位思考, 人際交往缺乏技巧, 很難與他人產生情緒共鳴, 融入集體困難。

要對孩子行為理解和寬容

國內醫學界對該症的認識時間較短, 研究比較有限, 故目前可供家長和老師參考的教育手段也較單薄, 兒童心理行為門診郭嘉醫生提出一些大的原則給父母和教師遵循:

1、對孩子行為的理解和寬容:首先要明確的是他們的問題行為不是有意調皮搗蛋, 而是他們有一個特殊的大腦, 他的問題行為與他的神經系統發育有關, 這是理解孩子的第一步。 接著, 我們對孩子的一些瑣碎的問題行為要學會容忍, 不要用“標準的乖孩子”去要求他。 老師對阿斯伯格綜合征孩子的問題行為也要區別對待, 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教其社會規則,

而不是在課堂上大聲呵斥。

2、問題行為的矯正:畢竟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問題行為是明顯和客觀存在的, 對於嚴重干擾課堂紀律、妨礙他人及不符社會規則的行為, 必須去面對解決。 可採用“角色扮演遊戲”、“問題行為(錄影)分析”或“正確行為示範表演”等形式教育孩子人際交流技巧;必要時的藥物干預也可以明顯改善孩子注意力分散多動興奮暴躁的症狀。

3、特殊能力的發現、培養和轉化:阿斯伯格綜合征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某些特殊能力, 但這些能力的發現需要家長和老師敏銳的善於發現的眼光。 需要家長主動參與到孩子的遊戲活動中, 並在大量的閱讀、遊戲活動中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 以此為基礎加以引導和培養。

4、對於這些孩子的行為問題的判定和矯正最好及時諮詢專業的心理工作者。

以此為基礎加以引導和培養。

4、對於這些孩子的行為問題的判定和矯正最好及時諮詢專業的心理工作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