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子宮多久恢復呢?分娩後的坐月子期間, 新媽媽要特別關注子宮恢復的狀況是否正常, 並且要做好日常子宮護理的工作, 那麼, 產後子宮多久恢復呢?這是每位新媽媽都要清楚的事情哦, 下面就來告訴你。
產後子宮多久恢復呢?
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 從生產時不斷的收縮將胎兒擠出, 再將胎盤擠出。 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 即為惡露。 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 將血管的開口壓住, 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 子宮再進一步擠壓, 將血塊不斷排出, 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
產後子宮是否恢復要看這些指標
子宮的收縮恢復是否良好, 可兩項外表的指標來判斷:
1、如果子宮恢復良好, 檢視剛生完的子宮底, 從肚臍可以觸摸得到, 到約兩個星期, 子宮就無法摸到, 除非是長子宮肌瘤。
2、產後惡露的顏色從鮮紅、暗紅、深黑到淡紅色, 最後無色。 但如果子宮過度後屈, 產後惡露不容易排出, 則影響子宮的恢復。
產婦避免長時間仰臥位, 並鼓勵產婦早期下床活動。 若確診為子宮後傾後屈位, 每天應行胸膝臥位2次, 每次15~20分鐘予以糾正。
子宮恢復期間需要注意什麼
休息。 子宮恢復過程中, 要充分休息。 產後可以適當下床活動, 不但可以讓惡露順利排出, 還可促進子宮恢復。
感染。 產後要注意衛生, 每日清潔會陰部, 禁止產褥期同房, 以免細菌感染尚未癒合的子宮。
出血。 產後在子宮胎盤的附著面大量血管斷端暴露, 表現為子宮腔出血。 隨著子宮的收縮創面逐漸縮小, 血管閉合, 出血逐漸減少。 若子宮出血明顯增多, 應警惕有胎盤、胎膜殘留或子宮收縮不好引起的不正常出血。
疼痛。 子宮在下降的過程中, 其實是其肌肉不斷地收縮變短, 肌細胞的長度和體積明顯縮小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 子宮肌層間的血管被壓縮變細, 肌層因為缺 血而使人體有疼痛感;同時, 子宮肌層的收縮也可以直接壓迫肌層中的神經而讓人感覺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