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名人與茯苓

1.蘇轍療疾用茯苓

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蘇轍, 年少時身體十分虛弱且疾病不斷, 不是噁心、嘔吐、拉肚子, 就是感冒、發燒、咳嗽。 雖三天兩頭服藥, 卻療效甚微。 在其30歲剛剛出頭時, 舊疾未愈, 又添新恙:只覺整天心慌、氣短、頭暈, 到處求醫診治, 身體依然每況愈下, 一年不如一年。 蘇轍心想:求人不如求已。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 乾脆找來醫書, 開始自學。 他畢竟聰明過人, 又勤學好問, 沒費太多功夫, 便對《神農本草經》中數百種中平藥的性味、功用都瞭解得一清二楚。 其中, 他發現茯苓這味藥藥性十分平和, 正如《神農本草經》所指出的那樣“久服可安魂養神、延年”,

正好對自己的病症。 於是, 他買回了一些茯苓, 天天堅持服用。 果然不出一年, 以前那些蔔分難纏的痼疾都神奇般地消失了, 身體更是一天強於一天。 後來他還把這段經歷寫進自己的文章裡, 並推薦人們用茯苓祛病延年。

2.柳宗元與茯神

柳宗元是中肝時期著名文學家、散文家。 相傳有一次他去看病, 醫生告訴他應吃茯神, 他吃了買回來的茯神後, 病情並不見輕, 反而加重。 後來他才發現買回來的茯神原來是老芋頭冒充的, 柳宗元十分氣憤, 聯炬到社會上類似賣假藥騙取錢財的事很多, 於是寫了一篇著名的《辨茯神文並序》, 並提到:“嗚呼!物固多偽兮知者蓋寡, 考之不良兮求福得禍。

”這樣的文章, 對現在的人也有很好的警世作用。

3.成吉思汗與茯苓

相傳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戰時, 小雨連綿不斷地下了好幾個月, 大部分將士水土不服, 染上了風濕病, 眼看兵敗臨城, 成吉思汗十分著急。 後來, 有少數幾個士兵因偶爾服食了茯苓, 風濕病得以痊癒, 聽說此事後, 成吉思汗大喜, 他急忙派人到盛產茯苓的羅田縣運來大批茯苓給將士們吃, 兵將們吃後風濕病好了起來, 茯苓治療風濕病的神奇功效也被廣為傳誦。

4.慈禧太后與茯苓餅

清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壽命, 長達74年(1834—1908年)。 慈格長壽, 除了女性這個自然因素之外, 就是堅持常食藥膳, 從已公佈的13個補益方看, 其中茯苓藥膳使用頻率最高, 達78%以上。

當初慈禧太后為了養身延年, 採納了太醫的進言, 命禦膳房用精白麵和茯苓粉製成“茯苓餅”共膳, 並常以此賞賜大臣。 因茯苓餅既有清香之味, 又有祛病延年的功效, 故成為了清王朝宮廷裡的名點。 茯苓之所以能得到醫家的格外垂青, 是有科學道理的。 據現代醫學檢測, 茯苓還含有豐茯的麥角甾醇、茯苓酸、卵磷脂等。 這些成分的檢出, 證實了把茯苓用於長壽補益方面的正確性:“茯苓多糖不僅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而且有較強的抗癌作用。 ”

5.其他

茯苓與古代名人有頗多緣分, 流傳的文人讚美茯苓的詩篇也很多。 如宋代詞人黃庭堅曾寫詩“湯泛冰瓷一座春, 常松樹下得靈根。 吉祥老人親拈出, 各個教成百歲人。 燈焰焰,

酒醺醺, 壑源曾未破醒魂。 與君更把長生碗, 略為清歌駐白雲”。 唐吳融曾詩“千年茯兔帶龍鱗, 太華峰頭得最真。 金鼎曉煎雲樣粉, 玉甌寒貯露含浸”。 茯苓還有“松脂入地, 千年為茯苓”的神話故事和“松脂化茯苓, 千年為琥珀”的傳說, 可見人們對茯苓的作用是非常推崇和珍愛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