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風後的輕度癱瘓的針灸治療

概述

中風又稱“卒中”, 因本病發病急驟, 有漸進發展過程, 並因氣血上逆, 導致腦絡痹阻或血溢於腦, 經脈氣血運行受阻, 肌膚筋脈失於濡養而發生的病症。 以猝然昏僕、半身不遂、肢麻、舌強語謇為主症。 多發於中老年, 在氣溫驟降或寒冬季節易發, 死亡、傷殘率較高。 現代醫學的腦血管病及其後遺症, 與“中風”的表現類似。

辯證治療

分 型

選 穴

操 作

實用小技巧

脈絡空虛

風邪閉阻

體針:肩髃、曲池、合谷、外關、環跳、陽陵泉、足三裡、解溪、昆侖。 早期加極泉、尺澤、委中。 肘部拘攣加曲澤, 腕部拘攣加大陵, 膝部拘攣加曲泉,

踝部拘攣加太溪, 手指拘攣加八邪, 足趾拘攣加八風。

頭針:癱瘓選用對側運動區。

體針針刺得氣後用提插撚轉補瀉法, 直刺極泉、委中, 進針1~2寸, 用提插瀉法, 至上、下肢連續抽動3次為佳。

頭針選用2寸毫針, 將針刺入帽狀腱膜下, 快速撚針, 並在留針過程中間歇行針, 或通以電針脈衝電流。

按摩:

頭、面部穴位及手法:取太陽穴、百會穴、耳後高骨順時針邊按壓邊揉50~100次。 力量由輕到重, 病人得氣(酸、麻、脹、痛)為度。

癱瘓側上肢穴位及手法:取患癱側上肢的曲池、少海、合谷、內關穴。 術者立于病人癱瘓側, 一手虎口與病人虎口相交叉(如術者右手與病人右手相交叉), 在指壓各個穴位的同時, 在肱骨外旋的情況下, 依次使肩關節外展、內收、內旋、外旋、上舉;肘關節屈、伸;前臂旋前、旋後;腕關節背伸、腕屈、內旋、外旋;指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拔伸等活動。

每個動作各做50~100次。

癱瘓下肢穴位及手法:取癱瘓下肢的內外膝眼、昆侖、照海、承山、湧泉穴。 術者站在病人癱瘓側, 一手拇、示指分別捏壓病人癱側雙膝眼穴, 另一手示或中指按壓照海穴, 拇指按壓昆侖穴, 虎口過病人跟腱, 雙手用力抬起癱瘓下肢(須有另一人協助抬起患肢), 使髖、關節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使踝關節背屈、蹠屈、左右旋轉各50~100次。

肝腎陰虛

風陽上擾

肝風內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