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脈循行刺激
就是按經脈循行路線, 根據病證及經脈主治, 選取經脈—段或幾段, 運用梅花針沿著經脈循行路線叩打2-3行。 每行距離0.3-0.5釐米, 每針相距0.5-1.0釐米。 必要時也可以在2行中間再叩打1行。 一般用於頸項、背、腰、脹部(督脈、膀胱經)和肘膝以下部位。
(2)穴位刺激
在選擇好的穴位表面皮區進行叩打。 每個穴位叩打範圍, 要依據小孩和成人個體差異、人體的胖瘦, 並且根據穴位所在部位而定, 一般在穴位表皮0.5-2釐米直徑範圍內, 進行圓形均勻密刺, 每個穴位開始叩打20下左右, 隨後可增至40-50下。
(3)陽性物及陽性反應區刺激
通過脊柱兩側及體表其他部位檢查, 發現的陽性物(條索狀物、結節物、泡狀軟性物)及陽性反應(酸、痛、麻、木), 在治療時須進行重點叩打, 具體見操作規程之叩刺治療。
一般在病變局部採取散刺, 頭面五官疾病、關節病變、局部扭傷、頑癬採取圍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