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教你認清酸堿食物的四大誤區

食物酸鹼性一直都是養生專家爭論不休的熱門話題, 有些人以為酸味食物就是酸性食物, 有些人以為酸堿食物對人體酸堿影響很大。 其實以上這些概念都容易讓人混淆, 下面專家為你酸堿食物的“謎團”。

誤區1:酸味食物就是酸性食物

我們每天從外界攝取的食物中, 有些是屬於酸性的, 有些是屬於鹼性的。 食物的酸鹼性不是指人們味覺的感受, 不能憑口感判斷, 而是指食物的生物化學特性, 即它在人體內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代謝產物的性質。 含硫、磷、氮等元素較多的食物, 如肉類、蛋類、穀類、油脂、酒類等,

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偏於酸性, 屬於“酸性食物”;含鉀、鈉、鈣、鎂等元素較多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大豆、牛奶、茶葉等, 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偏於鹼性, 屬於“鹼性食物”。

誤區2:人體不能自動調節酸堿平衡

人體器官組織細胞的一切生理功能和生化反應都需要在酸鹼度(pH)恒定的體液中進行, 這種體液pH的穩定現象就是“酸堿平衡”。 健康人體的體液pH值在7.4左右(波動在7.35~7.45), 呈弱鹼性。 機體必須維持體液處於這種弱鹼性狀態, 才能保證各種生理活動和物質代謝的正常運行。 偏酸或過堿都是疾病狀態。 pH值高於7.45稱為堿中毒, 低於7.35稱為酸中毒。 堿中毒和酸中毒僅出現在患有代謝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狀態。

人體是高度進化的生物體,

自身通過多重調節功能, 隨時進行自動調節, 保持體液酸鹼度穩定在7.35~7.45。 通過呼吸功能、腎臟排泄與再吸收功能, 以及血液中的碳酸鹽、磷酸鹽、血紅蛋白和血漿蛋白4個緩衝隨時對pH值進行微調, 確保機體的酸堿平衡。

誤區3:多吃鹼性食物更健康

鹼性食物中, 蔬菜水果能量密度很低, 不能提供身體需要的能量和蛋白質。 豆類、奶類含較多蛋白質和脂肪, 但是含糖類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較低。 單吃鹼性食物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缺乏糖類, 也可能缺乏硫胺素等B族維生素。 糖類應該是膳食中最主要提供能量的營養素, 也是身體利用最方便的能量來源。 神經系統必須由糖類供給能量。 人體需要的能量來自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三者需要有一個合適的比例。 每一種產能營養素的合適供能比都有一個範圍, 粗略地講三者的比例應當是5∶3∶2。 如果來自糖類的比例太低, 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就必然過高, 破壞了膳食營養平衡。 營養不平衡是若干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誤區4:吃酸性食物致“酸性體質”

如果只是說人體要保持酸堿平衡, 這是正確的;但要說吃酸性食物多一些或鹼性食物多一些就能改變體液的酸鹼度, 則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有人把它引申為吃酸性食物會造成“酸性體質”, 甚至說“酸性食物是百病之源”, 這就更加離譜了。

前面說過, 人體體液必須維持在弱鹼性, 在生理學中人體根本就沒有什麼“酸性體質”或“鹼性體質”。 一個正常人, 不可能只吃酸性食物或鹼性食物,

因為不同種類的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特點, 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都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 如果不吃穀類和動物性食物, 會發生能量缺乏及優質蛋白質和某些微量營養素的不足;如果不吃蔬菜水果等食物, 會發生若干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這兩種情形都會造成營養素攝入不平衡, 引發相應的疾病。 只有多種食物合理搭配才能獲得全面和充足的營養。

所以, 偏食的危害不是“酸堿平衡失調”, 而是營養素攝入不平衡。 人類不需要去操心你的“酸堿平衡”, 也不要想通過飲食來調節它。 需要操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各類食物的合理搭配, 求得營養素攝入的充足和均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