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喝湯愛去“渣”?日常喝湯滋補小心6大誤區

喝湯對人體有很多好處, 現代人似乎也進入了一個“湯補”的階段, 但有人認為喝湯僅是個人的習慣, 似乎沒有什麼學問, 其實不然, 喝湯也有不少誤區。 誤區有哪些?讓我們一一道來!

誤區一:喜歡喝剛煲好的熱湯。 剛煲好的湯往往很燙, 而很多人卻偏偏喜歡喝這種很燙的湯, 認為喝進去更暖胃暖身。 其實, 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溫度, 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惡變, 因此50度以下的湯更適宜。

誤區二:喝湯去“渣”。 有人做過試驗, 用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後,

看上去湯已很濃, 但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 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 也就是說, 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 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湯裡。 所以喝湯後還要吃適量的肉。

誤區三:湯泡飯。 我們咀嚼食物, 不但要將食物嚼碎後便於咽下, 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濕潤, 而唾液是不斷咀嚼食物產生的, 唾液中有許多消化酶, 能幫助消化和吸收, 對健康十分有益。 而湯泡飯由於將飯泡軟了, 就算不咀嚼也不會影響吞咽, 所以吃進去的食物往往還沒經過唾液的消化過程就進入胃了, 這就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 日子一久, 就容易導致胃部不適。

誤區四:愛喝“獨味湯”。 每種食品所含的營養素都是不全面的,

即使是鮮味極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濃湯”, 仍會缺少若干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 因此, 提倡用幾種動物與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 不但可使鮮味互相疊加, 也使營養更全面。

誤區五:飯後才喝湯 這是一種有損健康的吃法。 因為最後喝下的湯會把原來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釋, 勢必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正確的吃法是飯前先喝幾口湯, 將口腔、食道先潤滑一下, 以減少幹硬食品對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 並促進消化腺分泌, 起到開胃的作用。

誤區六:喝湯速度快 喝湯速度越慢越好:美國營養學家指出, 如果延長吃飯的時間, 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 並提前產生已經吃飽的感覺。

喝湯也是如此, 慢速喝湯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 感覺到飽了時, 就是吃得恰到好處時。 而快速喝湯, 等你意識到飽了, 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量。

在我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 湯是既富於營養又最易消化的一種。 有一項研究表明, 在6萬多名接受營養普查的人中, 那些營養良好的人, 正是經常喝湯的人。 不過, 因為湯汁能在小腸中均勻分散, 營養物質很容易被消化、吸收, 所以喝湯有著使人發胖的潛在危險。 很多人以為, 喝湯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殊不知, 只有科學地喝湯, 才能既吸收營養, 又避免脂肪堆積。 因此, 健康喝湯要避免以上誤區。

健康的湯什麼樣?為了避免喝湯時攝入過量的鹽分, 建議親手做一些無鹽或少鹽的湯。

在外就餐時, 不能掌握湯的鹹度, 最好少喝湯。 長時間燉煮的湯, 嘌呤、脂肪含量非常高, “三高”病人儘量少喝。 燉湯中如加入綠色蔬菜, 煮得太久還會使蔬菜中營養素流失, 而湯中鉀和草酸鹽含量都會增高, 慢性腎病患者喝了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那麼, 什麼樣的湯才是健康的呢?專家提醒, 一是要淡, 少放鹽;二是熬煮時間不能太長。 素菜湯以食材稍微變軟最佳, 煲肉類湯1小時左右就好, 最長不要超過2小時。 三是熬肉湯前, 將肉類用沸水焯一下, 可有效減少嘌呤含量。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