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肛腸科>正文

莫把直腸息肉當痔瘡

一位中年男性, 出現便血, 且便後直腸息肉脫出肛門外, 需用手托回肛門內。 但患者一直以為是痔瘡, 未予重視, 直到便血加重才來醫院就診。 肛指檢查見肛管直腸內有炎性息肉, 經手術切除, 從而解除了患者的病痛。 儘管該病人最後的結果很滿意, 但是如果此時息肉已癌變, 就診可能已經晚了。 因此, 筆者認為將痔瘡和直腸息肉正確區分很重要, 特別是與內痔進行區分。

痔瘡和直腸息肉兩者雖都可出現便血, 伴便後有物脫出肛門外等症狀, 但若痔瘡脫出, 脫出物質地較軟, 而只有蒂細長的息肉才可脫出肛門外,

且質地相對較硬。 另外, 兩者臨床表現亦有不同。

首先, 直腸息肉是指直腸內黏膜上的贅生物, 而痔瘡傳統觀點認為是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發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結締組織。 內痔是肛門齒線以上, 直腸末端黏膜下的痔內靜脈叢擴大曲張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 好發于截石位的3、7、11點處。

其次, 直腸息肉腫物蒂小質嫩, 其色鮮紅, 因息肉大小及位置的高低不同而其臨床表現有所差異。 位置較高的小息肉一般無症狀;但當息肉發炎, 表面糜爛時, 大便往往有鮮血及黏液;直腸低位帶蒂息肉, 大便時可脫出肛門外, 小的能自行回納, 大的便後需用手推回。

常伴有排便不暢、下墜感等。 多發性息肉則以黏液血便、腹瀉為主要症狀。 若息肉併發潰瘍及感染, 則大便次數增多, 稀便內常見泡沫, 有時帶膿血黏液, 有裡急後重感。 很多息肉積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腸稱為息肉病。 部分患者可以發生癌變, 尤以多發性息肉惡性變較多。

痔瘡主要症狀為便血, 痔核脫出, 肛門不適感。 初期痔核較小, 質柔軟, 痔面鮮紅色或青紫色, 排便時痔核不脫出肛門外。 排便時出血或便後出血, 呈點滴狀或噴射狀, 血色鮮紅, 不與糞便相混, 呈間歇性發作。 中期痔核較大, 隆起, 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 便後自行回納。 便後出血比初期減少。 後期痔核更大, 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 甚至行走、咳嗽、噴嚏或站立時也會脫出,

不能自行回納, 須用手推回, 或平臥、熱敷後方能回納, 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最後, 兩者一般都無全身症狀, 但後期有的可出現大便困難、體重減輕、消瘦無力、貧血等症。 不管是能夠判斷或不能判斷, 患者都應該去正規醫院找有經驗的醫師診療, 給出治療的方案和措施。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直腸息肉手術怎樣?

    你好,息肉屬於良性腫瘤,有些息肉有一定的惡變趨勢,如膽囊息肉等,需定期複查,如果增大明顯時可以採用手術進行治療的。 [詳細答案]

  • 2回答

    直腸息肉0.2釐米

    直腸息肉的治療主要是外科手術,切除標本送病理檢查。直腸息肉的手術有:內鏡下電灼或冷凍切除;手術切除包括經肛門切除.肛門鏡下顯微手術切除.開腹手術;炎性息肉的治療應以治療原發病為主如潰瘍性疾病,可採用... [詳細答案]

  • 3回答

    直腸息肉需要手術嗎?

    直腸息肉的治療主要是外科手術,切除標本送病理檢查。直腸息肉的手術有:內鏡下電灼或冷凍切除;手術切除包括經肛門切除.肛門鏡下顯微手術切除.開腹手術;炎性息肉的治療應以治療原發病為主如潰瘍性疾病,可採用... [詳細答案]

  • 3回答

    結腸炎,直腸息肉5到8個,能手術嗎?

    此病目前最好的治療莫過於經絡疏通療法,絡疏通法是中醫、西醫以外的第三種治療方法,也是中西醫結合的產物。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經絡疏通法自成一體,是從潰瘍性結腸炎病診斷到治療到預防三個階段均可以適用的完... [詳細答案]

  • 3回答

    直腸息肉0.5大怎麼辦,旁邊有紅點,醫生說用壓氣刀做,能不能做,謝謝

    直腸息肉是直腸黏膜的良性增生,一般不會引起不良後果,但其惡變幾率較正常黏膜為高。所以一經發現,一般都給予切除處理。如果為單發,切除後基本不會復發,如果為多發,說明為息肉體質,切除後容易復發。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