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血虛是中醫名詞, 其指的是體內陰血虧損的病理現象。 造成血虛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說失血過多、久病陰血虛耗或者是脾胃功能失常等等。 血虛患者會表現為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脈虛細等。 那麼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其可通過日常食療來調理。 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
方一:
牛乳250克, 粳米100克, 白糖適量。 粳米淘洗乾淨, 放入鍋中, 加清水, 煮至半熟時, 再加牛乳, 煮至粥成, 調以白糖進食。
本方有大補陰血功效。 適用于虛弱勞損, 形體羸瘦。
本方出自《調疾飲食辨》、《本草綱目》等, 原方用於“大補陰血”, “老人甚宜”,
本品滋潤補益, 對脾胃虛寒泄瀉及痰濕水飲者不宜食用。
方二:
鮮烏賊魚肉250克, 桃仁15克, 黃酒、醬油、白糖各適量。 烏賊魚肉沖洗乾淨, 切條備用。 桃仁洗淨, 去皮備用。 烏賊魚肉放入鍋中, 加桃仁、清水, 旺火燒沸後加黃酒、醬油、白糖, 再用小火煮至熟爛即成。
本方有養血調經功效。 適用於血虛經閉。
本方出自《陸川本草》, 原方用於“婦人經閉”, 為治療血虛經閉的代表方, 血虛沖任失養, 血海空虛,
《唐瑤經驗方》以本方去烏賊魚, 加蓮藕煮食, 則活血調經之力增強, 原方用於“產後血閉”。
本方孕婦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