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中醫提醒:顆粒劑替代不了自煎中藥的療效

現在, 醫院或是經營中藥飲片的藥房都有自動煎藥機, 醫生處方的中藥飲片一般被煎成兩袋, 分早晚或上下午兩次服, 看來很是方便。 另外,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中藥配方顆粒(也稱顆粒劑, 臺灣稱科學中藥)逐漸盛行, 逐步在中醫院“生根落戶”, 方便了不少患者,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藥的應用和推廣。 但是, 傳統中藥的實質是什麼?服藥的便利和療效究竟孰輕孰重?筆者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30餘年, 就從文化傳統和臨床實踐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自煎更能促進藥效發揮

中醫強調整體觀念, 除了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之外,

醫與患、醫與藥、醫與護等也是整體聯動的。 中醫臨床治病過程既要有就診時醫生與患者的互動交流, 更需要在處方落實即飲片煎煮成湯劑過程中病人的參與, 患者或家屬參與程度的疏密和認真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療效的高低, 特別是煎藥的品質更是治病成功的關鍵。 所以, 從張仲景開始, 煎藥和服藥的方法就明記於處方的下面, 詳述煎煮的要求和湯劑的服法等。

筆者常對病人說, 煎中藥就如同練書法一樣, 怡情悅性、修身養性。 冷靜和耐心就像兩味有效的藥引子一樣促進藥效的發揮, 這在慢性病的治療和調理過程中尤為重要。 筆者從事的慢性腎病的診療, 大多屬於疑難病症,

一時半會兒很難奏效, 這就需要長時間的治療, 病人的配合是極為關鍵的。 在筆者的勸說下, 一些不願服用中藥湯劑的病人接受了湯劑, 一些不願意自己煎煮中藥的人能夠長期堅持自己在家煎煮。

顆粒劑最好別長用

中藥的煎煮方法多樣靈活, 只有根據病情、藥材特性等選擇適合的煎煮方法, 才能使藥效發揮出來。 諸如先煎、後下、久煎、包煎在現代煎藥機上是難以實施的, 顆粒劑的沖泡也難以發揮高溫煎煮時藥物的相互作用, 簡單的一日兩次的服法不但服用量過少, 也造成了服藥量的不均衡。 現在臨床診治的疑難病例較多, 病情複雜, 往往需要複法大方, 即多個經方、時方、驗方的綜合方可取效, 草草煎煮、少量服用是不能奏效的。

筆者曾經統計過《傷寒論》所載的113個處方, 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處方張仲景要求是“日三服”的, 即每日早、中、晚共服用三次, 這些都是調治慢性病的需要。 筆者常說:“三三得九大於二四得八。 ”也就是說, 每次服“3”, 一日3次, 合起來是“9”, 一定多於每次服“4”, 一日兩次也就是“8”的總量。 每日三次的服法既避免了一次過量、影響食欲, 又保證了藥物總量的提升和藥物的均衡吸收, 按現代醫學的說法是保證了均衡的血藥濃度。 實踐證明, 這樣服用的效果很好, 病人也容易接受。

誠然, 煎藥機代煎和顆粒劑沖服方便攜帶和服用,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藥飲片的應用, 是好事。 但從重視療效角度出發, 診治疑難病症和急危重症時最好還是選擇自煎中藥為好。

筆者在診室裡就張貼了為慢性腎病患者量身訂制中藥飲片煎煮和服用方法以及飲食禁忌, 以方便患者和家屬的理解與執行。 當然, 如果疾病穩定、上班上學、出差途中、旅行出國等, 選擇代煎或配方顆粒也是可以的, 但最好只是短期為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