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補中益氣治鼻槁一例

鼻槁是指以鼻內乾燥、黏膜萎縮, 甚或鼻腔寬大為特徵的慢性鼻病。 相當於西醫學的乾燥性鼻炎、萎縮性鼻炎。 筆者辨證應用補中益氣法治療鼻槁, 療效較佳。

病例:朱某, 男, 30歲, 教師。

主證:鼻內乾燥, 自覺鼻塞, 鼻流少量黃膿涕。 一年來, 經常頭痛頭昏, 香臭不辨, 膿涕呈腥臭氣味。 形體消瘦, 納差腹脹, 少氣無力, 易困倦, 面色萎黃。 舌質淡, 苔白, 脈緩弱。

檢查:鼻黏膜色淡, 鼻甲嚴重萎縮, 鼻腔寬大, 鼻內肌膜乾燥不榮, 鼻道內見幹性涕痂附著。

診斷:鼻槁, 證屬脾胃虛弱, 濕熱薰蒸。

治療:健脾益氣, 清熱去濕化濁。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瀉白散加減。

陳皮6克, 白術、黨參、茯苓、白芍、當歸各12克, 柴胡、升麻各3克, 黃芪、桑白皮、地骨皮、熟地各15克, 茵陳、路路通各20克, 蒲公英30克, 甘草3克。 12劑, 水煎服, 每日2次。

外用自製鼻炎靈滴鼻, 每日3次。

按:鼻槁一詞, 首見於《靈樞》, 其曰:“皮寒熱者, 不可附席, 毛髮焦, 鼻槁臘, 不得汗。 ”鼻為肺竅, 脾乃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且脾土為肺金之母, 肺氣的充實有賴於脾氣的輸布, 脾主運化水濕, 主升清, 主肌肉, 這些生理功能都與鼻密切相關。

脾氣虛弱, 氣血化生不足則鼻肌失養, 鼻內乾燥;脾虛濕盛, 濕鬱化熱循經薰蒸鼻竅則鼻涕腥臭、幹痂殘留;清不升、濁不降則清竅不利, 可使鼻塞不利, 不聞香臭、頭痛頭昏。

治當健脾益氣, 清熱去濕化濁, 方用補中益氣湯健脾益肺;瀉白散宣清肺氣;茵陳、蒲公英以清利濕熱。

脾運健, 氣血充, 濕熱去, 清氣升, 則鼻肌得養, 諸症自愈。

本病屬慢性疾患, 若久病不愈, 則易夾擊瘀, 可在辨證基礎上, 酌加活血化瘀之品, 以助活血通絡、化瘀生肌。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