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食欲不振治驗

程某, 女, 73歲, 2015年5月29日初診。

患者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食欲不振, 每餐僅食半碗粥, 少量饅頭, 強食則噁心, 乏力喜臥, 口稍幹, 喜涼飲, 畏熱, 大便幹, 小便正常。 舌紅, 舌面見少量裂紋, 苔少, 脈弦細滑。 近1年體重下降約15千克, 當地醫院也曾予助消化藥、胃動力藥及中藥治療效果差。 既往高血壓、糖尿病史, 血壓、血糖控制可。

辨證為相火妄動, 耗氣傷陰, 胃失濡潤, 治以降火滋陰, 益氣和胃, 方選封髓丹加減:黃柏30克, 砂仁20克, 炙甘草15克, 大棗3枚, 炒麥芽15克, 木瓜15克, 竹茹15克, 黨參15克。 10劑, 水煎服, 日1劑。

二診(2015年6月17日):納食較前稍好轉, 進餐稍多則上腹飽脹,

乏力減輕, 二便正常。 舌紅, 苔薄白, 脈弦細滑。 守方改黨參30克, 加姜半夏30克, 10劑, 水煎服, 日1劑。

三診(2015年7月13日):飲食已基本正常, 每餐可進粥一碗, 饅頭一個, 乏力不明顯, 口不幹, 二便正常。 舌紅, 苔薄白, 脈弦細滑。 二診方加:麥冬15克, 炙紫菀15克, 黃芪30克, 木香15克, 10劑, 水煎服, 日1劑。

按:食欲不振, 多屬脾胃虛弱, 運化無力, 然前醫曾以健脾和胃未見寸功, 診視後思索良久, 毅然投以封髓丹加味, 結果使跟診學生也大惑不解。 療效證明, 辨證是準確的。

學生問:食欲不振, 臨床多從脾胃、肝膽論治, 益氣健脾、養陰和胃、疏利肝膽等皆為常用之法, 此處為何從相火妄動論治?

師答:前醫從脾胃論治效不著, 故不宜膠柱鼓瑟, 拘泥脾胃。 《內經》有雲:“年過四十,

陰氣自半”, 況患者已過七旬。 結合舌紅苔少, 畏熱喜涼等, 故辨證為腎水虧虛, 相火偏熾, 熏灼胃腑, 耗氣傷陰, 胃失攝納。

胃居中焦, 譬如一釜, 腎在下焦, 好似一火。 欲得釜中食熟, 有賴腎陽之溫, 此所謂“火可暖土”, 常人多知。 然腎陰不足, 虛火上沖, 煎熬胃液, 也可致攝納失權, 臨床多易忽視, 此所謂“邪火不殺穀”。 何謂“邪火”?生理之火為少火, 病理之火即為邪火。 相火蟄伏, 賴三焦以溫煦周身, 此時為“少火”;一旦不安其位, 沖逆犯上, 即為“邪火” 。 封髓丹可降相火、納元氣於腎, 故以之為主方, 佐以木瓜、甘草酸甘滋陰, 黨參、大棗甘溫益氣, 竹茹清熱和胃。

學生問:前二診取效後, 三診加紫菀、黃芪、麥冬何意?

師答:五行之中, 金水相生。 麥冬滋肺陰以清肺熱,

黃芪補肺氣而強用, 紫菀有宣降肺氣之功, 三藥合用, 以助金生水, 腎水旺則龍雷之火安居本位, 胃陰不受邪火燔灼, 納降之功自然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