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程 陳氏混元心意太極拳教學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是拳師馮志強結合畢生所學創立, 你知道心意混元太極有哪些特點麼?在練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地方呢?不清楚的話就趕緊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理精法密, 內容豐富, 體系完整, 主要由“心意混元太極內功”、“心意混元太極拳械”和“心意混元太極推手”等三部分構成。 其體系簡示如下:

這三部分雖各有修煉內容和特點, 但又互為一體密不可分。 拳以功為本, 功以拳為用, 拳功一體, 體用兼備, 真正體現了太極拳的內涵真義和原本練法。

第一, 心意混元太極功法是習練心意混元太極拳械和推手的基礎功法,

是修煉太極內氣, 培養太極內勁, 增強太極內功的主要途徑, 也是使太極拳通向大成高深境界的必經之路和重要環節。 其主要任務有兩方面:首先是培養先天混元氣, 即以心意作為煉氣之法, 以丹田作為煉氣之門, 通過漸采漸收, 漸修漸進, 使後天的精氣神返還為先天之元精元氣元神, 使三元合一, 混融相抱, 煉成一粒先天混元氣。 其次是培養混元一體的功夫, 由先天混元氣鼓蕩發于丹田, 通於經絡, 充於肌膚, 貫于骨髓, 達於四梢, 纏繞全身十八個關節小球, 最終形成一個充滿內氣, 旋轉自如, “內外合一, 上下相隨, 周身一家, 混元一體”的大太極球, 並在周身內外形成混元護體氣膜,
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 至大至剛, 至虛至靈, 內邪不存, 外邪不侵, 破之而不開, 撞之而不散, 穿之而透骨, 攻之無不摧, 則混元功成矣。

第二, 心意混元太極拳械是習練心意混元太極拳的主要內容, 是進一步培養、鞏固和增強丹田混元內氣的必修之課, 又是習練和掌握八門五步十三勢等太極拳所特有的勁法和技法的主要途徑, 同時還是進一步習練、提高推手和技擊功夫必不可缺的方法和道路。 其主要任務是在一定的混元內功的基礎之上, 通過各種拳械套路架子的反復盤練, 熟練掌握和領悟各種纏絲混元圈和以“掤”為基礎的八門五步勁法。 八門五步十三勢是各種太極拳行拳走架和推手的基本要領和法則,

是太極拳的靈魂和核心。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繼承和發展了太極拳傳統的原本練法, 將八門五步勁法融匯於各種纏絲混元圈中, 從而形成全身一動無有不動, 一纏無有不纏的混元圈螺旋纏繞運動。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的各種拳架和器械套路, 無不是由人體各部位的自轉混元纏絲圈和公轉混元螺旋圈所組合而成, 通過這些混元圈的反復練習, 從有方位到無方位、從角到園、從園到點、從局部的旋轉纏繞到整體的螺旋纏絲、從外圈到內圈、從大圈到小圈、從有圈到無圈, 使人在運動中始終似一旋轉滾動的既渾然沉實又虛靈飄逸的球體, 則太極拳成矣。

第三, 心意混元太極推手是太極拳所特有的雙人互相研究、交流和和提高太極技藝的競技對抗運動,

是通往太極散手的中間環節和必經之途。 它既是雙人運用太極十三勢理法共同描繪陰陽太極圖、鍛煉感覺神經靈敏、由著熟而懂勁的知已知彼的運動, 是練習太極拳的重要內容和方法, 同時也是對單人描繪陰陽太極圖的拳架練習運動的正確程度和修練水準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檢驗手段之一, 是太極拳作為一種武術技擊手段的主要表現。 其主要任務是在修煉混元太極內功和心意混元太極拳械的基礎上, 根據“舍已從人、沾粘連隨、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隨曲就伸、急應緩隨”等推手原則, 運用轉動力學、平衡力學和彈性力學等運動生物力學的原理, 通過“渾身都是纏絲圈,
處處皆是太極球”所產生的旋轉力、慣性離心力和反彈力, 改變外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的反復體驗, 達到“一觸即轉, 一觸即發, 引進落空, 四兩撥千金”的技擊效果, 則推手功成矣。

(1)練拳似休息

練拳練功要求心神安靜專一, 全身內外周身協調。 練拳的過程就是靜養休息的過程, 全身內外不得緊張, 處處筋肉放鬆, 做到心靜神安。 太極拳具有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愉悅心情、鬆馳神經的功能, 是一種調養身心的養生運動, 而不是疲勞身心的體力勞動, 應當是越練越舒服。 當您疲倦乏力、情緒緊張、心神不寧或火氣上升時, 練一練太極拳就可消除不良感覺, 舒胸開懷, 神清氣爽, 精力充沛。 練拳似休息的思想方法既符合萬物順序自然的法則又符合養生之道, 也是一種脫規矩而合規矩的練法。練拳時,全身內外,上下、左右、四肢全體、大腦思想全部放鬆鬆開。松則氣通無阻力,心不外想,神不外遊,目不外視(也可兩眼微閉,耳不外聽,忘卻鼻息,隨意漫行,無拘無束,只在意不在形。所以練拳練功是一種養精、氣、神的狀態,通過練功達到神經細胞的休養,從而保持全身的活力。

(2)練拳似站樁

練拳和練功,無極和太極都要形成站樁。太極拳是內家拳,尤其注重樁功的修煉,不僅有專門的樁功修煉法,如無極樁、混元樁、采氣樁、虛實樁、八法樁等,而且將樁功而且將樁功修煉法融進練拳之中,達到練拳就是練樁功,練樁功就是練拳,即拳功合一。樁功分定步樁和活步樁兩大類,定步樁又稱靜樁功,活步樁又稱動樁功,無極樁是定樁功,練拳是活步樁,拳架套路是各種活步樁的組合。所以太極拳又可稱之為太極樁功。因此行拳走架時要用樁功思想、樁功的方法來修煉。式式是樁、處處是樁,靜是定樁、動是活樁,轉換是虛實樁,進、退、顧、盼、定都是樁。進而推手修煉也是樁,以靜待動是定樁,順勢化發是活樁,能如此,則事半功倍也。另外,通過站樁來達到濁氣下降、清氣上升的目的。濁氣下降是吐故,清氣上升是納新,通過吐故納新來調養人體的機能,從而培植元氣,得以精氣神的轉化。也達到氣沉丹田身重如山、丹田氣上領身輕如羽的境界。

(3)練拳似天、地、人合一

太極者天地陰陽也。練拳練功時,思想、神氣要有與天地相連、日月同大的氣質形象,修煉太極是使天、地、人三才合一的過程。天、地、人三才生長萬物創造世界。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土;人有三寶精、氣、神。修煉太極,不僅要修煉拳術之小道,還要修煉太極之大道,用大道思想來修煉人體自身陰陽,不斷完善自我,超脫自我,昇華到與天地同在。修煉時要將自身的小太極融於天地大太極,逐漸達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站立如頂天立地,好象頭頂於天而足踏於地,上天、下地、人居於其間,上、中、下一氣貫通,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大與天地宇宙相連,小者無形無相。拳至妙處無拳、無意、無形、無象,一片神形。

(4)練拳練功似畫圖

太極圖是天地宇宙之本象,有陰陽之分,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示意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互為其根,處處皆為弧線運動,萬物運動皆依此理,太極拳也不外乎此理。拳術套路中貫穿著各種螺旋纏絲和環形開合的動作,其實就是不同方向、不同方位運動的太極圖。一動一靜無不符合陰陽太極圖之法象,一開一合無不都是纏絲混元圈。時而畫螺旋開合太極圖,時而畫立圓太極圖,時而正畫,時而斜畫,處處似畫美麗的太極圖。畫圖時必須意氣結合,使太極圖象與意氣運動結合起來,同時憑著肢體描繪的感覺再去練氣,進而使意、氣、體三者緊密結合,逐漸進入不知有我、惟有太極圖的境界。太極的技擊木是通過圓形運動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人體也是通過圓形運動氣通經絡,打通周天。古人雲:拳之妙處為一動一太極,即此意也。各種的弧形運動圓活舒展,中正不偏,虛實互換,剛柔剛濟,連綿環繞,形成美麗的太極圖象。古人雲:亂環法術應求精,上下相隨妙無窮,引彼深入亂環內,四兩可撥千斤動。則更能說明旋轉纏絲的奧秘功效。

(5)練拳練功似行氣

人體的氣血流動要通過合理的鍛練、調整,達到氣血流行最佳狀態。太極拳理是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達到意到氣到、氣到力自然到的內家修煉法則。練意不練氣,練氣不練力,練力則斷,練氣則滯,練意則通,貴在精神。練拳講手、眼、身、法、步,精神意念足。所以說練拳是行氣,而不是運氣或憋氣,是意氣運動而不是力氣運動

(6)練拳練功似換氣

練拳練功是加強周身氣血開合,增加新陳代謝的過程。特別是在河川、大山、森林中練習功法,使全身螺旋纏繞開合,使五臟六腑、周身內外筋骨、經絡皮肉等都做開合運動,隨著開而將病氣、濁氣、壞氣排出體外,隨著合將精靈之氣、氧氣吸收到體內各個器官,使身體永保健康。特別是在練功時,要有換氣思想,這樣練習收效更佳。不僅能防病抗疾,而且延緩衰老,還能有抗擊打能力。

(7)練拳似吐故納新

吐納與換氣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吐納以呼吸為主,靠肺部呼吸。吸收大地精華,吸收樹林中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通過呼吸加強五臟的功能,通過練功最後達到全身呼吸,由後天呼吸轉為先天呼吸。先天呼吸即為竅呼吸、汗毛孔呼吸,這樣吸入的氣質量就提高了。鼻呼吸是好的氣也吸,壞的氣也隨之而人。通過練拳練功要吐故納新。開合是由內外的開合,是意氣開合帶動了肢體的開合。開合就是吐納,就是呼吸,就是收放,就是內氣與外氣的交換。首先是丹田的開合,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哼哈二氣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一開一合,一吐一納。呼吸往來氣通周身,從而帶動了內氣的開合呼吸吐納。再進一步,周身內外,臟腑器官,經絡竅位,肌膚毛孔就都在開合呼吸,吐納換氣,一開俱開,一吸俱吸。練拳練功的人以氣為本,沒有氣生命就終止了,所以,吐故納新在練功中非常重要。

(8)練拳似游泳

練太極拳好比是在空氣中游泳。通過練內功使內氣充瀛,氣流壓力增強,血液的迴圈流量隨之增大,所以在練拳時氣血隨著外形的動作協調一致,就會感覺到四肢百骸蕩然無存,不知我之為身,身之為我,惟有意氣在流動。此即真正做到了內外合一,周身一家,飄緲欲仙,似脫胎換骨一樣,處處虛靈。此時內氣似與空氣融合為一體,如同在空氣中游泳一般,進退沉浮,左右盤旋,忽上忽下,一片神行。修煉至此感覺是最佳狀態,是高級運動的享受。 

(9)練拳練功似修煉

練拳練功的過程是修心養性,靜養身心的全過程。求無極、養內氣、練樁功、調陰陽、通經絡、運開合,吐故納新。這些都是與修心養性分不開的。人有三寶精、氣、神,又有七情和六欲。三寶無損身健康,三寶有損則生病,耗盡則死。人在幼年,不受七情六欲之擾,可以保持人身先天之三寶,到成年後,人體之眼、耳、口、鼻、舌、心意等七竅的活動逐漸增多,太過了則三寶精、氣、神逐漸有所損傷,導致陰陽之氣不平衡,陽衰陰盛,身體漸衰,抵抗力減弱,若受到六邪外感與七情內傷,就會生病。六邪外感首先是風,一風可生百病,由皮膚毛孔侵入肺,再轉至其它各經絡與臟腑,受風後極易感受其它五種邪氣,亦可同樣傳入體內各部位,產生病症。內傷之七情都是由氣引起的,氣能生病,氣不順則血凝,氣血不通暢即生病,所以要外避風寒內避橫氣,以修心養性之法靜養三寶,煉化三寶。清心寡欲,心胸開闊,遇事能容人。修太和元氣,養浩然正氣。修心養性全憑心意用功,鎖心猿,拴意馬,四門緊閉(指眼、耳、口、鼻),靜心修煉。意者心也,心者神也,神者性也,四者為一體也。練拳以養為主,練拳不懂養,百煉功不長,練拳無有功,到老一場空。不懂養就不能出功,不養即傷,養貫穿練功的始終,處處無過不及,恰到好處。此法包羅萬象,適用於萬物。

(10)練拳練功似通經活絡

練拳練功使內氣做螺旋環繞運動,可打通人體的經絡。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經絡遍佈全身,是人體氣、血、津液運動的通道,有如網路一樣聯繫周身,將人體所有的內臟器官、孔竅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組織緊密地聯結起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而且又有陰陽之分,各有所系和迴圈位置,宛如一陰陽太極球體。經絡具有通行氣血,營衛全身,溫養臟腑,組織器官,儒利筋骨關節,調節陰陽平衡,抗禦外邪和保衛機體的作用,經絡通暢百病不生。太極拳混元開合、螺旋環繞的氣流運動可加速通經活絡。經絡又是細微氣血的通路,內氣不足氣血流量不易通順,內氣充足加之環繞鍛煉,使氣血暢通無阻。經絡又來源於臟腑,經絡暢通臟腑亦即健壯,人亦達到長壽。

(11)練拳練功似平衡陰陽

陰陽平衡可造福世界萬物,陰陽不平衡可帶來天災人禍,偏陰偏陽都是災禍。人體亦是如此,陰陽平衡可健康長壽,陰陽不平衡則疾病發作。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平衡陰陽、轉換陰陽、調濟陰陽的過程。從事物屬性來看,“天為陽,地為陰”,故上為陽,下為陰;火為陽、水為陰;故氣為陽、血為陰;心火為陽,腎水為陰;剛為陽,柔為陰。從事物運動來看,動為陽,靜為陰;開為陽,合為陰;虛為陽,實為陰。練拳時必須陰陽相交,上下相隨,氣血調和,心腎相交,剛柔各半,虛實各半,不可過陰、過陽、過實、過虛、過剛、過柔。不偏不倚,無過無及。陰陽虛實互變,開合、鬆緊、剛柔、曲伸、升降、吞吐、收放是呼吸引導平衡陰陽的動作。通過修煉達到一粒混元氣,它是太極拳的上乘功法,旋轉中求陰陽虛實開合剛柔收放的變化,從而達到一動一太極的妙景,進一步達到蟲蠅不能落,羽毛不能加的虛實階段。

(12)練拳練功似心身放鬆

練拳練功首先要內外放鬆。做到心靜神安,清靜無物,無物氣行,心行絕象,絕象覺明,覺明則萬象歸根矣。做到意松身松,身鬆氣順,氣順則血暢通,才能節節貫穿。體松濁氣下降,清氣上升,補腦益髓,筋肉無阻力,合收時氣易回丹田,開放時氣易貫穿全身,發力時可力發一點,點點透骨。

(13)練拳練功似性命雙修

性命雙修,性須靜、命須動;性須清靜,命須固蒂;性屬心、命主腎。性命雙修就是動靜雙修,陰陽各半,不偏不倚。動極生靜,靜極生動,動靜結合。性命各八畫,性命合一,方合先天十六兩。性即心源,命即氣海。性即離火,命即坎水。性即神,命即精與氣,皆在此念。由後天練成先大氣,久成大定,即長生之道。真性即無神,與後天思慮之神不同。神人身則生,神離身則亡,止念則神來,念動則神去。神者氣之宅,氣足神不衰,性命雙修即煉精、氣、神。

(14)練拳練功似精氣神轉化

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虛至神靈。通靈三性:眼為見性,心為勇性,耳為聽

性,三性合一為靈性。靜養靈根氣化神,養靈養性見天真。靈明莫測,忽隱忽現,通過內修外煉,吸收天地陰陽,日月精華。吸取大川、叢林中的負氧離子,使自身的氣能、電能、磁能等物質的積累不斷增強,形成威攝力量,本源的積累出神入化,功夫攀人大成,打拳自有威力。通過修煉,既可祛病養身,又可延年益壽。

(15)練拳練功似自我按摩

練拳練功的過程亦是自我按摩的過程。練功時全身上下、內外的肌肉、臟腑都在蠕動。

結語:通過上面的文章,相信你應該對陳氏混元太極拳有了深入的瞭解,太極拳修習重在堅持不懈,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否則終究難有所成!

也是一種脫規矩而合規矩的練法。練拳時,全身內外,上下、左右、四肢全體、大腦思想全部放鬆鬆開。松則氣通無阻力,心不外想,神不外遊,目不外視(也可兩眼微閉,耳不外聽,忘卻鼻息,隨意漫行,無拘無束,只在意不在形。所以練拳練功是一種養精、氣、神的狀態,通過練功達到神經細胞的休養,從而保持全身的活力。

(2)練拳似站樁

練拳和練功,無極和太極都要形成站樁。太極拳是內家拳,尤其注重樁功的修煉,不僅有專門的樁功修煉法,如無極樁、混元樁、采氣樁、虛實樁、八法樁等,而且將樁功而且將樁功修煉法融進練拳之中,達到練拳就是練樁功,練樁功就是練拳,即拳功合一。樁功分定步樁和活步樁兩大類,定步樁又稱靜樁功,活步樁又稱動樁功,無極樁是定樁功,練拳是活步樁,拳架套路是各種活步樁的組合。所以太極拳又可稱之為太極樁功。因此行拳走架時要用樁功思想、樁功的方法來修煉。式式是樁、處處是樁,靜是定樁、動是活樁,轉換是虛實樁,進、退、顧、盼、定都是樁。進而推手修煉也是樁,以靜待動是定樁,順勢化發是活樁,能如此,則事半功倍也。另外,通過站樁來達到濁氣下降、清氣上升的目的。濁氣下降是吐故,清氣上升是納新,通過吐故納新來調養人體的機能,從而培植元氣,得以精氣神的轉化。也達到氣沉丹田身重如山、丹田氣上領身輕如羽的境界。

(3)練拳似天、地、人合一

太極者天地陰陽也。練拳練功時,思想、神氣要有與天地相連、日月同大的氣質形象,修煉太極是使天、地、人三才合一的過程。天、地、人三才生長萬物創造世界。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土;人有三寶精、氣、神。修煉太極,不僅要修煉拳術之小道,還要修煉太極之大道,用大道思想來修煉人體自身陰陽,不斷完善自我,超脫自我,昇華到與天地同在。修煉時要將自身的小太極融於天地大太極,逐漸達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站立如頂天立地,好象頭頂於天而足踏於地,上天、下地、人居於其間,上、中、下一氣貫通,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大與天地宇宙相連,小者無形無相。拳至妙處無拳、無意、無形、無象,一片神形。

(4)練拳練功似畫圖

太極圖是天地宇宙之本象,有陰陽之分,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示意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互為其根,處處皆為弧線運動,萬物運動皆依此理,太極拳也不外乎此理。拳術套路中貫穿著各種螺旋纏絲和環形開合的動作,其實就是不同方向、不同方位運動的太極圖。一動一靜無不符合陰陽太極圖之法象,一開一合無不都是纏絲混元圈。時而畫螺旋開合太極圖,時而畫立圓太極圖,時而正畫,時而斜畫,處處似畫美麗的太極圖。畫圖時必須意氣結合,使太極圖象與意氣運動結合起來,同時憑著肢體描繪的感覺再去練氣,進而使意、氣、體三者緊密結合,逐漸進入不知有我、惟有太極圖的境界。太極的技擊木是通過圓形運動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人體也是通過圓形運動氣通經絡,打通周天。古人雲:拳之妙處為一動一太極,即此意也。各種的弧形運動圓活舒展,中正不偏,虛實互換,剛柔剛濟,連綿環繞,形成美麗的太極圖象。古人雲:亂環法術應求精,上下相隨妙無窮,引彼深入亂環內,四兩可撥千斤動。則更能說明旋轉纏絲的奧秘功效。

(5)練拳練功似行氣

人體的氣血流動要通過合理的鍛練、調整,達到氣血流行最佳狀態。太極拳理是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達到意到氣到、氣到力自然到的內家修煉法則。練意不練氣,練氣不練力,練力則斷,練氣則滯,練意則通,貴在精神。練拳講手、眼、身、法、步,精神意念足。所以說練拳是行氣,而不是運氣或憋氣,是意氣運動而不是力氣運動

(6)練拳練功似換氣

練拳練功是加強周身氣血開合,增加新陳代謝的過程。特別是在河川、大山、森林中練習功法,使全身螺旋纏繞開合,使五臟六腑、周身內外筋骨、經絡皮肉等都做開合運動,隨著開而將病氣、濁氣、壞氣排出體外,隨著合將精靈之氣、氧氣吸收到體內各個器官,使身體永保健康。特別是在練功時,要有換氣思想,這樣練習收效更佳。不僅能防病抗疾,而且延緩衰老,還能有抗擊打能力。

(7)練拳似吐故納新

吐納與換氣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吐納以呼吸為主,靠肺部呼吸。吸收大地精華,吸收樹林中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通過呼吸加強五臟的功能,通過練功最後達到全身呼吸,由後天呼吸轉為先天呼吸。先天呼吸即為竅呼吸、汗毛孔呼吸,這樣吸入的氣質量就提高了。鼻呼吸是好的氣也吸,壞的氣也隨之而人。通過練拳練功要吐故納新。開合是由內外的開合,是意氣開合帶動了肢體的開合。開合就是吐納,就是呼吸,就是收放,就是內氣與外氣的交換。首先是丹田的開合,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哼哈二氣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一開一合,一吐一納。呼吸往來氣通周身,從而帶動了內氣的開合呼吸吐納。再進一步,周身內外,臟腑器官,經絡竅位,肌膚毛孔就都在開合呼吸,吐納換氣,一開俱開,一吸俱吸。練拳練功的人以氣為本,沒有氣生命就終止了,所以,吐故納新在練功中非常重要。

(8)練拳似游泳

練太極拳好比是在空氣中游泳。通過練內功使內氣充瀛,氣流壓力增強,血液的迴圈流量隨之增大,所以在練拳時氣血隨著外形的動作協調一致,就會感覺到四肢百骸蕩然無存,不知我之為身,身之為我,惟有意氣在流動。此即真正做到了內外合一,周身一家,飄緲欲仙,似脫胎換骨一樣,處處虛靈。此時內氣似與空氣融合為一體,如同在空氣中游泳一般,進退沉浮,左右盤旋,忽上忽下,一片神行。修煉至此感覺是最佳狀態,是高級運動的享受。 

(9)練拳練功似修煉

練拳練功的過程是修心養性,靜養身心的全過程。求無極、養內氣、練樁功、調陰陽、通經絡、運開合,吐故納新。這些都是與修心養性分不開的。人有三寶精、氣、神,又有七情和六欲。三寶無損身健康,三寶有損則生病,耗盡則死。人在幼年,不受七情六欲之擾,可以保持人身先天之三寶,到成年後,人體之眼、耳、口、鼻、舌、心意等七竅的活動逐漸增多,太過了則三寶精、氣、神逐漸有所損傷,導致陰陽之氣不平衡,陽衰陰盛,身體漸衰,抵抗力減弱,若受到六邪外感與七情內傷,就會生病。六邪外感首先是風,一風可生百病,由皮膚毛孔侵入肺,再轉至其它各經絡與臟腑,受風後極易感受其它五種邪氣,亦可同樣傳入體內各部位,產生病症。內傷之七情都是由氣引起的,氣能生病,氣不順則血凝,氣血不通暢即生病,所以要外避風寒內避橫氣,以修心養性之法靜養三寶,煉化三寶。清心寡欲,心胸開闊,遇事能容人。修太和元氣,養浩然正氣。修心養性全憑心意用功,鎖心猿,拴意馬,四門緊閉(指眼、耳、口、鼻),靜心修煉。意者心也,心者神也,神者性也,四者為一體也。練拳以養為主,練拳不懂養,百煉功不長,練拳無有功,到老一場空。不懂養就不能出功,不養即傷,養貫穿練功的始終,處處無過不及,恰到好處。此法包羅萬象,適用於萬物。

(10)練拳練功似通經活絡

練拳練功使內氣做螺旋環繞運動,可打通人體的經絡。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經絡遍佈全身,是人體氣、血、津液運動的通道,有如網路一樣聯繫周身,將人體所有的內臟器官、孔竅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組織緊密地聯結起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而且又有陰陽之分,各有所系和迴圈位置,宛如一陰陽太極球體。經絡具有通行氣血,營衛全身,溫養臟腑,組織器官,儒利筋骨關節,調節陰陽平衡,抗禦外邪和保衛機體的作用,經絡通暢百病不生。太極拳混元開合、螺旋環繞的氣流運動可加速通經活絡。經絡又是細微氣血的通路,內氣不足氣血流量不易通順,內氣充足加之環繞鍛煉,使氣血暢通無阻。經絡又來源於臟腑,經絡暢通臟腑亦即健壯,人亦達到長壽。

(11)練拳練功似平衡陰陽

陰陽平衡可造福世界萬物,陰陽不平衡可帶來天災人禍,偏陰偏陽都是災禍。人體亦是如此,陰陽平衡可健康長壽,陰陽不平衡則疾病發作。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平衡陰陽、轉換陰陽、調濟陰陽的過程。從事物屬性來看,“天為陽,地為陰”,故上為陽,下為陰;火為陽、水為陰;故氣為陽、血為陰;心火為陽,腎水為陰;剛為陽,柔為陰。從事物運動來看,動為陽,靜為陰;開為陽,合為陰;虛為陽,實為陰。練拳時必須陰陽相交,上下相隨,氣血調和,心腎相交,剛柔各半,虛實各半,不可過陰、過陽、過實、過虛、過剛、過柔。不偏不倚,無過無及。陰陽虛實互變,開合、鬆緊、剛柔、曲伸、升降、吞吐、收放是呼吸引導平衡陰陽的動作。通過修煉達到一粒混元氣,它是太極拳的上乘功法,旋轉中求陰陽虛實開合剛柔收放的變化,從而達到一動一太極的妙景,進一步達到蟲蠅不能落,羽毛不能加的虛實階段。

(12)練拳練功似心身放鬆

練拳練功首先要內外放鬆。做到心靜神安,清靜無物,無物氣行,心行絕象,絕象覺明,覺明則萬象歸根矣。做到意松身松,身鬆氣順,氣順則血暢通,才能節節貫穿。體松濁氣下降,清氣上升,補腦益髓,筋肉無阻力,合收時氣易回丹田,開放時氣易貫穿全身,發力時可力發一點,點點透骨。

(13)練拳練功似性命雙修

性命雙修,性須靜、命須動;性須清靜,命須固蒂;性屬心、命主腎。性命雙修就是動靜雙修,陰陽各半,不偏不倚。動極生靜,靜極生動,動靜結合。性命各八畫,性命合一,方合先天十六兩。性即心源,命即氣海。性即離火,命即坎水。性即神,命即精與氣,皆在此念。由後天練成先大氣,久成大定,即長生之道。真性即無神,與後天思慮之神不同。神人身則生,神離身則亡,止念則神來,念動則神去。神者氣之宅,氣足神不衰,性命雙修即煉精、氣、神。

(14)練拳練功似精氣神轉化

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虛至神靈。通靈三性:眼為見性,心為勇性,耳為聽

性,三性合一為靈性。靜養靈根氣化神,養靈養性見天真。靈明莫測,忽隱忽現,通過內修外煉,吸收天地陰陽,日月精華。吸取大川、叢林中的負氧離子,使自身的氣能、電能、磁能等物質的積累不斷增強,形成威攝力量,本源的積累出神入化,功夫攀人大成,打拳自有威力。通過修煉,既可祛病養身,又可延年益壽。

(15)練拳練功似自我按摩

練拳練功的過程亦是自我按摩的過程。練功時全身上下、內外的肌肉、臟腑都在蠕動。

結語:通過上面的文章,相信你應該對陳氏混元太極拳有了深入的瞭解,太極拳修習重在堅持不懈,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否則終究難有所成!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