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至是補充陽氣的最佳時間

夏至是補養陽氣的最佳時機

從中醫理論講, 夏至屬於陽氣最旺的時節, 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 此時是補養陽氣的最佳時機。

由於天氣炎熱, 很多人會吃些冷飲來消暑, 但進食過多生冷會損傷體內陽氣。 尤其是從冰箱中剛取出的水果和飲料溫度很低, 不宜立即食用, 以免引起腹痛、噁心、嘔吐、頭暈、腹瀉等不適症狀。

炎熱季節, 人們常感食欲減退, 加上出汗較多, 此時宜適當食用酸味及鹹涼食品, 如酸梅湯、綠豆湯等。 此外, 夏季宜多食苦瓜、冬瓜、西瓜, 這些果蔬含水量多且有去火消暑的功效。 相反, 荔枝、芒果、鳳梨等水果易致上火,

不宜多吃。 總的來說, 夏季飲食宜清淡, 多食五穀雜糧, 少食辛辣、熱性燥烈之品, 以免助熱。 同時, 建議人們日常可選擇飲用一些具有辛涼散表熱的菊花、桑葉、竹葉、荷葉茶等以助解毒散熱。

中醫認為, 要使氣機通暢、毛孔疏泄正常, 夏季應儘量少開空調, 讓毛孔得以開放, 自然排汗, 這有利於體內積聚的廢物、毒素隨汗液排出體外。 即使要開空調, 建議保持室內外溫差不太大, 以室溫以不低於25℃為宜。

午睡是夏季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既能補償夜間睡眠的不足, 又能有效預防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發生。 午睡時間不宜過長, 一般以30-60分鐘為宜。

夏季天氣躁熱, 要重視心神調養, 保持愉悅心情, 心靜人自涼, 這才有助於達到養心的目的。

如何養陽氣

1、每天曬太陽

夏天也要曬太陽, 不花錢卻有效, 能防止骨質疏鬆, 也有助於卵巢功能的穩定, 這在中醫上叫“以陽補陽”。 很多女性擔心夏天曬太陽會曬黑皮膚, 臉上曬出黃褐斑和雀斑, 其實只要把握好時間就行了。 早晨9點多或下午四五點鐘, 曬15分鐘, 別忘了多曬曬背, 因為背上有督脈。

2、按摩湧泉穴

中醫認為, “精從足底生”, 精即指人體能量。 足底有一個重要穴位, 即湧泉穴。 《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 湧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 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 來源於足下, 湧出灌溉全身四肢各處。 因此, 可于每天空閒時按摩湧泉穴。

3、心靜養陽

在炎熱的夏天要靜心, 心靜則陽守, 汗液也會減少。 要保持心情舒暢,

睡眠要充足。 生活上不宜過於貪涼, 不宜在露天過夜, 也不宜在陰涼潮濕之地睡覺, 不宜吃過多的冰冷食品, 以免寒氣困陽, 出現不會出汗、頭暈乏力、不思吃食等症。

4、艾灸養生

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在這一季節進行艾灸養生。 夏至節氣艾灸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中醫認為, 暑病的發生, 是由於冬季寒邪藏伏於體內, 至夏而發的伏氣溫病。 而夏至日時節, 人體陽氣達到頂峰, 此時針對暑病行艾灸療法, 可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使體內陽氣得到升發和振奮, 從而阻斷了發病途徑, 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觸發。

5、大汗時避吹空調

很多人喜歡大汗淋漓時對著空調猛吹一通, 殊不知, 這樣最傷陽氣。 遇涼氣時, 毛孔會突然關閉,

寒氣鬱結體內, 易造成暑濕感冒, 出現發熱、煩亂、頭重如裹、身重肢倦等現象。 建議此時避免直吹空調, 且室內外溫度差不能超過7℃。 平時以26℃-27℃為宜, 睡眠時還應再高1℃-2℃。 在空調房內腰腹不可暴露於外, 少吃冷飲、西瓜, 以免損傷陽氣。

6、增加戶外活動

軀體運動非常重要, 因為“動能生陽”。 散步、慢跑、做操、放風箏、打球等項目均可。 要增加戶外活動, 多見陽光, 令身體與自然直接接觸, 陽氣就被調動起來走肌表, 行使衛外功能, 尤其可以增加抗寒的能力。

7、給孩子多推推脾經

夏季養陽, 重在健脾開胃, 不妨給孩子多推推脾經, 比如板門穴(在大魚際, 大拇指根部鼓出的一塊), 屬於脾經主穴, 兩隻手分別按順時針方向各推5分鐘, 有健脾化濕的作用,

能緩解孩子肚子脹、嘔吐等症狀。 還可以沿兩側肋骨(內側)往下分推5分鐘, 有增加孩子食欲的作用。

8、少苦寒, 節冷飲

人離不了飲食, 飲食調養對養陽更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在飲食上應少苦寒, 節冷飲, 少食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 宜食韭菜、芥菜、蔥、蝦、蛋類、肉類、辣椒、薑等。 也可選用鮮荔枝、楊梅、桃、杏、桂圓、大棗等水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