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醫古籍對秋季養生論述

《黃帝內經。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雲:“秋三月, 此謂容平, 天氣以急, 地氣以明, 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 使志安寧, 以緩秋刑, 收斂神氣, 使秋氣平;無外其志, 使肺氣清, 此秋氣之應, 養收之道也。 逆之則傷肺, 冬為飧泄, 奉藏者少。 ”秋三月指的是農曆的七、八、九三個月, 又分別稱為首秋、仲秋、季秋。

古人將秋三月的時令稱為“容平”, 是說自然界的萬物經過一個夏季的生長已趨成熟, 不再繁盛地生長, 處於一種豐碩、從容待收的景象。 王冰注解為:“萬物夏長, 華實已成, 容狀至秋平而定也”;王玉川曰:“容, 受盛之意;平, 豐收之意。 收穫物裝滿容器,

是謂容平。 此處容平者, 即豐收季節的別稱。 ”《漢書》食貸志:“進業曰登, 再登曰平, 三登曰泰平”, 可見“平”有豐收之義。 秋天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 所以秋三月稱為容平。 這個季節, 天空的風氣勁急, 地面景象清肅。 在這個季節裡, 人們應當早睡早起, 好像與雞的活動規律相仿, 天亮時就開始活動, 天黑就入舍歸宿。 張志聰解釋說:“……與雞俱興, 與春夏之早起少遲, 所以養秋收之氣也。 ”《類經》認為秋季“陽和日退, 陰寒日生”所以要保持神志安寧, 以避免秋季的肅殺之氣;同時秋季主收, 人與之相應, 氣機逐漸肅收, 因此要收斂自己的神氣, 不要使神志外馳, 調攝精神起居, 以隨順秋令的特點。 否則就會損傷肺氣, 在冬天容易患腸道疾病。
因為人體經絡中的肺經與大腸經緊密相關, 互為表裡, 被中醫視為相同的系統。 肺病會累及大腸, 大腸有病則會影響冬天人體儲存精氣的功能。

秋天在方位屬於西方, 在五行屬於金, 在人體與肺臟對應, 氣候從炎暑轉為涼燥, 是萬物收穫的季節, 也是舊病易復發的季節。 秋季早晚溫差較大, 處暑前後甚至出現“秋老虎”炎熱天氣跡象, 而白露後早晚比較涼快, 應當在穿著衣物上適當把握。 早秋不要急於添加厚衣服, 要適當地凍一凍, 適時地增減薄衣服和夾衣, 適應外界氣候, 增強身體應變抵抗力。 這也就是“春捂秋凍”道理所在。 老年人或者幼弱兒童抵抗力差, 容易受涼, 當秋季冷風吹來, 早晚應適當加一些衣服, 抵禦寒涼的侵襲。

尤其是晚上睡眠時關閉窗戶, 以防邪風侵入體內。

仲秋之後, 秋高氣爽, 濕氣減少, 氣候乾燥。 樹木也枝枯葉落, 以保持津液養護自身, 等待冬天的到來。 人體也要將津精收斂, 以養內臟。 到了九月季秋, 初九是重陽節, 傳統上有賞菊登高的習俗, 如果陪伴父母老人, 一起回歸到大自然中, 登高遠眺, 飽覽秋果豐碩, 楓葉似火的成熟美景, 盡享自然與人倫的愉悅和諧, 一定會使老人忘記憂鬱和惆悵, 減少悲秋情緒, 對緩解壓力有很好的幫助。 隨著天氣的轉涼, 人們的食欲逐漸提高。 根據五臟得令肺主氣當旺,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認為:“應少辛增酸以養肝氣”而減少金對木的克制之性。 由於天氣乾燥, 食補最好選用平補的食物,

即不燥不膩的食品。 由於“秋燥”易出現口幹、唇焦、鼻燥等症, 宜選用滋養、潤燥的補品。 配膳可選用養陰潤燥、生津養肺的食物, 如:黨參、麥冬、燕窩、百合、銀耳、白扁豆、南瓜、黑芝麻、核桃、蜂蜜、香蕉、梨、柿子、鳳梨等。 脾胃虛弱, 消化不良可選用蓮子、紅棗、山藥。 立秋後, 西瓜、菜瓜均應少食用, 以防損傷脾胃的陽氣, 辣椒、生蔥也要減量。 食譜參考如下:

1、粥類:山萸肉粥、二冬粥、黃精粥、山藥枸杞粥、麻仁粥、菜花粥、菠菜粥、木耳粥、薺菜粥、百合粥等。

2、主食類:薺菜肉餛飩、山藥湯圓、天冬燒賣等。

3、菜肴類:枸杞燉雞、豆蔻草果雞、銀杏蓮子雞、鯉魚香菇、桑椹裡脊、苦瓜燜雞翅、黑豆雞丁、蓮子百合燉豬肉、薺菜豆腐羹等。

4、補酒類:天門冬酒、三蛇酒、松子酒、菊花酒、桑椹酒、烏髮益壽酒、地黃酒等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秋季養生的方法

    秋天最大的特點就是“燥”,燥邪易傷陰液,導致肺陰不足,而肺陰不足,就無法向上滋潤口鼻咽喉,所以會出現口幹、鼻幹、咽幹這些症狀。在平時吃一些梨、藕、百合、綠豆等滋陰潤燥的食物,也可以吃綠色中草藥帶茶飲... [詳細答案]

  • 1回答

    男性如何秋季養生

    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主要。適宜食物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大...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