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妙招解決冬季瘙癢和痤瘡

寒冷是冬季瘙癢症最主要的誘發因素。 冬季瘙癢症主要發生在秋末和冬季氣溫急劇變化的時候, 因為天氣寒冷, 皮膚萎縮, 皮脂腺分泌機能減退引起皮膚乾燥, 而痤瘡, 在中醫學中, 認為其是由體內濕熱造成。 在冬季, 如果偏食辛辣的東西, 飲食不當, 精神緊張, 生活不規律等也會導致痤瘡的發生和加重。

聚焦問題一:冬季瘙癢症

據任小紅醫生介紹, 冬季瘙癢症多發生於秋末和冬季氣溫急劇變化時。 寒冷是其主要的誘因, 因為冬季天氣寒冷, 皮膚萎縮, 皮脂腺分泌機能減退, 引起皮膚乾燥, 而很多患者由於怕冷,

沐浴時水溫較高, 洗浴次數頻繁, 或者穿著化纖毛織品, 使用鹼性較大的沐浴用品, 這些都會促使瘙癢症的發生。 在中醫看來, 冬季瘙癢症主要是血虛風燥、肌膚失養, 再加上受外邪侵襲所導致。

冬季瘙癢症的多發人群主要是老年人, 兒童也有可能發生此病。 瘙癢的部位主要以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最常見。 這種瘙癢到了夜間會大大加重。 最初的瘙癢僅局限於一處, 進而逐漸擴展到全身。 瘙癢的程度會因人而異, 有的人表現較輕微, 時間也較短暫;有的人很劇烈, 奇癢難忍, 常要不斷搔抓, 直到皮破血流有痛感為止。 搔抓會形成抓痕、血痂、濕疹和苔蘚變等。 “瘙癢症具有明顯的季節性, 每年寒冷季節發病, 春季後逐漸好轉。

”任小紅醫生說。

專家支招——杜絕冬季瘙癢

“冬季瘙癢症除了藥物治療外主要還是在於保濕, 可以使用矽油霜、維E霜等。 ”任醫生建議, 生活用品也應該選擇溫和不刺激的為宜, 因為對皮膚的過度刺激會破壞它的保護層。 洗澡時應該選用中性或弱酸性、不含香精、防腐劑、皂基等化學刺激成分的沐浴液, 浴後還可塗抹潤膚劑。 還有洗澡的水溫不要過高, 次數要適量。 如果瘙癢較為劇烈, 可以內服抗組胺藥物、鈣劑、維生素C等, 外用藥物可根據病情選用含止癢劑的爐甘石洗劑、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等。

任醫生介紹, 中醫治療冬季皮膚瘙癢症, 多以養血潤腸, 熄風止癢為法, 內治外治相結合。 內服藥可選用當歸飲、地黃飲、歸脾湯等加減。

皮膚乾燥瘙癢處可塗搽潤膚止癢藥, 如無極膏、甘油擦劑、苦參止癢霜。 皮膚乾裂處可塗搽愈裂霜、天麻膏等。 在秋冬季節選用橘皮、蓮子、大棗、當歸等健脾養血的中藥做成藥粥, 堅持食用, 對防治過敏性皮膚病益處大。 臨床實踐證明, 中藥治療冬季皮膚瘙癢症效果良好, 對此, 任醫生推薦了幾副治療的藥方。

·生地、何首烏各15克, 當歸、槐花各10克, 胡麻仁5克, 丹參12克, 全蠍、蟬蛻各3克。 用水煎服, 早晚各1次, 每日1劑。

·當歸、生地各15克, 赤芍、川芎各12克, 防風、荊芥、蒺藜、何首烏各10克, 用水煎服, 每日1劑。 此方適用於血虛生風之其癢遊走、頭部與上身尤甚者服用。

·生大黃、蒼術各100克, 赤芍、荊芥各50克, 煎水洗患處, 每晚洗1次, 止癢效果佳。

·艾葉90克, 花椒、雄黃各6克,

防風30克, 加水煎沸15分鐘, 趁熱熏患處, 待水溫適宜時洗患處, 每日2次, 能止癢。

·苦參12克, 黃柏30克, 車前子、地膚子各15克, 赤茯苓20克, 甘草3克。 用水煎服, 早晚各1次, 每日1劑。

·沙參15、太子參15、麥冬10、玉竹10、當歸10、熟地10、白蒺藜10、蟬蛻10、防風10, 每日1劑。

聚焦問題二:痤瘡

據介紹, 痤瘡俗稱青春痘, 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膚病。 西醫認為其發病機理與內分泌失調、皮脂分泌亢進、皮脂腺導管角化、導管內細菌增生及異常炎症反應有關。 痤瘡在青壯期發病率高達95%, 幼兒老人也有發生。 其主要發生在面部、胸部、背部及臀部。 以黑頭粉刺、丘疹、膿瘡為主, 也有結節瘢痕等不同形態的皮膚損害出現。

冬季長痘的原因

專家指出, 一般情況下,

痤瘡多發生於炎熱的夏天, 而進入秋冬會有所減輕。 這主要是由於夏天隨著溫度的升高, 皮脂腺的分泌也會增加, 痤瘡發生的機率就較大, 而進入秋冬季節, 天氣變得乾燥而寒冷, 皮脂腺分泌功能降低, 皮膚對油脂的需求也增加, 因而痤瘡到了秋冬季就會有所減輕。

然而, 皮脂腺分泌的多少, 僅是痤瘡形成的原因之一。 脾胃有濕熱、大腸有燥熱等因素都可誘發痤瘡。 任醫生介紹, 中醫認為痤瘡是體內濕熱造成, 這種濕熱必須辨證來看, 它可能存在於肺、胃、腸、肝、腎等, 而且濕熱引起痤瘡的原因又是因人而異, 有些是偏熱, 有些偏濕, 還有些是偏瘀。 偏食辛辣、甘膩的食物, 飲食不當, 精神緊張, 生活不規律和長期不適當的過量使用化妝品也是痤瘡發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 這些原因會導致某些人在冬季本該“停火”的痘痘卻依然“硝煙四起”。

“要想有效地治療痤瘡,首要分清它的類型,再對症下藥。”任醫生說,中醫根據四診將痤瘡主要分為以下四種,不同的類型採用的藥物各異。

肺經蘊熱型,治療以清肺涼血為主,常用的方劑是枇粑清肺飲,主要藥物有:枇粑葉、桑白皮、知母、黃芩、銀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脾胃濕熱型,治療以清利濕熱為主,常用的方劑是芩連平胃散,主要藥物有:黃連、黃芩、白術、厚樸、蛇舌草、茵陳、六一散、生甘草等。

血瘀痰凝型,治療以活血化痰,軟堅散結為主,常用的方劑是大黃蟄蟲散,主要的藥物有:大黃、蟄蟲、水蛭、蛇舌草、桃仁、紅花、益母草、陳皮、白術、生甘草等。

肝腎陰虛證,治療以補益肝腎為主,常用的方劑是六味地黃丸,主要的藥物有:地黃、山庾肉、 淮山、丹皮、茯苓、澤瀉等。

外治方法

中藥薰蒸法:採用中藥蒸面治療儀對痤瘡部位薰蒸,瀉熱排毒,清熱散結,有效治療痤瘡。

中藥粉汁面巾濕敷法:應用中草藥粉和汁對面部進行濕敷,通過皮膚、毛孔吸收起到瀉熱排毒、清熱散結祛斑,滋潤面部達到嫩膚,有效治療痤瘡,色素斑,還可用濕敷雙眼,緩解眼睛的疲勞。

中藥粉倒膜法:應用中草藥粉加石膏粉進行面部倒膜,能起到清熱排毒、美白袪斑的作用。

其他療法:針灸法。針灸對於痤瘡也有獨特療效。一般多選用肺經,脾經和胃經的穴位,如:肺腧,合谷,曲池,血海,足三裡,迎香,人中,長強等。手法用瀉法,留針20分鐘,左右交替,10天為一療程。另外也可以選用肺,神門,內分泌,腎上腺,皮質下等耳穴等埋穴,穴位注射,拔火罐,耳尖放血,曲池穴蜂療等。

專家建議

要想有效地預防痤瘡的發生,在飲食上宜清淡,少食油膩,辛辣及糖類食品,多食新鮮素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在睡眠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勿熬夜。另外,建議經常用溫水清洗顏面。

這些原因會導致某些人在冬季本該“停火”的痘痘卻依然“硝煙四起”。

“要想有效地治療痤瘡,首要分清它的類型,再對症下藥。”任醫生說,中醫根據四診將痤瘡主要分為以下四種,不同的類型採用的藥物各異。

肺經蘊熱型,治療以清肺涼血為主,常用的方劑是枇粑清肺飲,主要藥物有:枇粑葉、桑白皮、知母、黃芩、銀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脾胃濕熱型,治療以清利濕熱為主,常用的方劑是芩連平胃散,主要藥物有:黃連、黃芩、白術、厚樸、蛇舌草、茵陳、六一散、生甘草等。

血瘀痰凝型,治療以活血化痰,軟堅散結為主,常用的方劑是大黃蟄蟲散,主要的藥物有:大黃、蟄蟲、水蛭、蛇舌草、桃仁、紅花、益母草、陳皮、白術、生甘草等。

肝腎陰虛證,治療以補益肝腎為主,常用的方劑是六味地黃丸,主要的藥物有:地黃、山庾肉、 淮山、丹皮、茯苓、澤瀉等。

外治方法

中藥薰蒸法:採用中藥蒸面治療儀對痤瘡部位薰蒸,瀉熱排毒,清熱散結,有效治療痤瘡。

中藥粉汁面巾濕敷法:應用中草藥粉和汁對面部進行濕敷,通過皮膚、毛孔吸收起到瀉熱排毒、清熱散結祛斑,滋潤面部達到嫩膚,有效治療痤瘡,色素斑,還可用濕敷雙眼,緩解眼睛的疲勞。

中藥粉倒膜法:應用中草藥粉加石膏粉進行面部倒膜,能起到清熱排毒、美白袪斑的作用。

其他療法:針灸法。針灸對於痤瘡也有獨特療效。一般多選用肺經,脾經和胃經的穴位,如:肺腧,合谷,曲池,血海,足三裡,迎香,人中,長強等。手法用瀉法,留針20分鐘,左右交替,10天為一療程。另外也可以選用肺,神門,內分泌,腎上腺,皮質下等耳穴等埋穴,穴位注射,拔火罐,耳尖放血,曲池穴蜂療等。

專家建議

要想有效地預防痤瘡的發生,在飲食上宜清淡,少食油膩,辛辣及糖類食品,多食新鮮素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在睡眠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勿熬夜。另外,建議經常用溫水清洗顏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