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體力勞動者不需運動是個錯 運動誤區不得不知

誤區之一:

體力勞動者不用運動

經常參加體力勞動的人, 一般身體都比較強壯有力。 但是, 不論哪種勞動, 身體常常只能按照某種固定的姿勢來活動。 因此, 只有參加活動的那部分骨骼、肌肉得到了鍛煉和發展, 其餘部分用力較小或根本沒有用力, 就得不到鍛煉。 同時, 負擔過重的肌肉, 還容易出現疲勞, 發生勞損。 單調的沉重的體力勞動很枯燥乏味, 會使情緒低落。 某些工種由於職業關係, 容易發生職業病。 比如, 久站工作的交通民警、理髮員、教師等, 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

因此, 如果能在勞動之餘,

適當參加體育運動, 上述這些弊病將會得到克服。 因為體育運動是全身的運動, 血液迴圈加快, 可以促進消除由體力勞動而產生的局部疲勞。 如果針對職業病, 進行適當的醫療體育運動, 對治療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總之, 體力勞動不能代替體育運動, 而體育運動卻可以彌補體力勞動之不足, 並且能防止某些職業病的發生, 提高健康水準。

誤區之二:

運動後不做整理活動

運動以後, 特別是劇烈運動以後應該做整理活動。 否則, 會因為馬上停止運動而出現意外。 有人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讓100名男子在活動跑臺上進行強度很大的運動, 並讓這些人一下跑台就站立不動, 結果當場就有17人暈倒。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 劇烈運動會使身體內部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

比如, 心臟跳動加快、肺活量增加、新陳代謝旺盛等。 但這些變化不是隨著運動的停止而立即消失的。 另外, 儘管劇烈運動時呼吸已經加快加深, 但氧氣還是不夠提供身體需要的。 因此, 欠下了一筆“氧債”。 運動後的整理活動, 有利於調整身體內部的變化及還清“氧債”。

劇烈運動時, 由於肌肉的不斷收縮, 不斷壓迫在肌肉中經過的靜脈血管, 可促進血液回流到心臟。 倘若停止了腿部肌肉的運動, 下肢靜脈血管就失去了肌肉收縮時對它的擠壓力, 不利於下肢靜脈的血液回流到心臟, 使迴圈血量減少, 容易發生運動性暈厥。 由此可見, 劇烈運動後必須做整理活動, 否則會影響健康。

誤區之三:

冬天運動會得關節炎

關節炎有許多種, 其中以風濕性關節炎最為常見。 而風濕性關節炎多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 引起變態反應造成的。 溶血性鏈球菌經常感染人的上呼吸道、扁桃體、鼻竇、中耳等處, 尤其在冬春季節裡, 當人體受涼、過度疲勞, 這種細菌更容易乘虛而入。 細菌進入人體以後, 成為一種抗原成分, 除能引起感染部位發炎以外, 還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抗體。 這種特異性抗體可以殺滅溶血性鏈球菌, 有利於疾病的痊癒。 但有時抗體與抗原結合在一起, 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 可以使人產生過敏反應。 風濕性關節炎就是感染溶血性鏈球菌後, 產生抗原抗體複合物, 引起人體過敏而造成的。

因為鏈球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情況在冬春季比較多, 故許多人認為是因冬季進行體育運動造成的。 其實,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冬季進行體育運動, 可以增強身體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 不會因受涼而感冒。 在某種程度上, 還有預防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的意義。 當然, 冬季進行體育運動前, 應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不要把衣服脫得太多, 運動時要養成用鼻子吸氣、用口呼氣的習慣, 運動之後要及時穿好衣服。 遇有颳風、下雪、氣溫太低時, 應暫停運動或改在室內進行。

誤區之四:

老年期開始運動為時已晚

到了老年後才開始運動, 同樣會有效果。 國外有人對20~30年間完全不參加體育運動, 也不從事體力勞動的60~70歲老年人進行觀察,

在為期八周的體育運動後, 發現這些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顯著改善, 工作能力增強, 肌細胞內各種酶的活性也提高了。 以往認為只有在年輕人身上才得到的效果, 老年人也同樣能夠得到。 可見, 認為老年期開始運動為時已晚是個誤解。

運動可以增強體質, 提高健康水準, 延年益壽, 這主要因為運動不僅是依靠各種組織器官的協調及共同作用而完成的, 同時, 在運動中也使各種組織器官得到了鍛煉。 因此, 各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得到加強, 比如心臟跳動強而有力, 每次心搏的輸血量增多, 肺活量提高, 骨骼肌肉變得粗壯有力, 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皮質也變得靈敏。 衰老的主要表現就是各器官的功能減退, 通過運動, 各器官的功能都得到了加強,自然就延緩了衰老的進程。

不過,老年人參加運動時,要注意從小強度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並學會做好自我監測。

編輯推薦:

 注意這些容易出錯的鍛煉方式 讓你的運動適得其所 運動養生有講究 警惕騎自行車健身的七大誤區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各器官的功能都得到了加強,自然就延緩了衰老的進程。

不過,老年人參加運動時,要注意從小強度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並學會做好自我監測。

編輯推薦:

 注意這些容易出錯的鍛煉方式 讓你的運動適得其所 運動養生有講究 警惕騎自行車健身的七大誤區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