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為維持輕微勞動, 每日所需蛋白質約70克, 肝病病人為促使肝細胞再生和修復, 則每日需要90~100克蛋白質。 給病毒性肝炎病人補充蛋白質時應注意以下5點。
(1)瘦肉中蛋白質含量只有16%~25%。 牛瘦肉中的蛋白質為20%, 而雞肉中的蛋白質占25%。 假設吃100克牛肉, 則僅能攝取20克蛋白質。
(2)動、植物蛋白質要各半搭配。 人體所攝入的蛋白質在消化後被分解為氨基酸才能吸收, 然後在肝臟製造成人類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所需的蛋白質。 人體有8種必需氨基酸自身不能製造, 一定要由食物供給, 而動、植物蛋白質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能彌補彼此的不足,
(3)多餘的蛋白質是增肥發胖的基礎, 並以脂肪形式儲存。 一天吃肉、蛋、雞、魚太多, 實際吸收量增多, 而真正利用的仍只有每日的需要量, 多餘的蛋白質反而增加肝臟負擔, 因要把它轉化為脂肪儲存, 並可導致肥胖甚至脂肪肝。 因此, 對肝病病人來說, 反對把1周的蛋白質總量在1~2日內吃光。 多吃有害而且浪費。 如能把1周的蛋白質分成7等份, 每日吃相等分量, 將是一種既節約又合理的營養調配。
(4)飲食均衡很重要。 有的肝病病人怕發胖不願吃含糖類食物。
(5)重症肝炎或肝硬化有肝性腦病趨勢的病人, 應少食甚至禁食蛋白質。 肝性腦病恢復後蛋白質的供給也應從低量開始。 臨床上, 肝病病人因多吃1個雞蛋而誘發肝性腦病的病例並非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