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鎮痛藥、胃藥也可誘發胃癌

胃癌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病, 所以平素人們並未將其放在心上, 在胃病發作引起胃痛時, 多數人都是隨意服用些胃藥, 甚至是止痛藥了事。 殊不知, 長此以往, 這些藥物也可能會誘發胃癌!

因此, 專家提醒胃痛患者, 首要做到的是不要亂服鎮痛藥。 抽樣調查顯示, 服用鎮痛藥後40%的人會出現消化道症狀, 如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20-30%的人會引發胃炎、黏膜損傷;2-4%的人患上胃潰瘍;有0.5%的人出現胃穿孔;有0.4%的人因此導致死亡, 與因患白血病而死亡的概率相等。

據介紹, 目前各類鎮痛藥有100多種, 處方和非處方的都有,

它們的化學組成為非那西汀、氨基比林、咖啡因、笨巴比妥, 這四種藥物對胃均有刺激性, 可引起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 尤其是咖啡因與氨基比林的刺激性較大, 咖啡因除對胃黏膜有直接刺激外, 還有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 可使胃十二指腸的炎症及潰瘍加重。 所以胃痛時服用此藥, 無疑在胃部原有的病變上雪上加霜。 專家建議, 如果一定要用鎮痛藥, 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 根據個體差異情況, 有針對性地選用, 儘量避免對胃腸道造成傷害。

胃藥也不能隨便吃。 對於胃病, 人們普遍反映難治, 這主要是由於不重視造成的。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把胃病當回事, 如前所述八成以上的人得了胃病並不馬上到醫院去診治, 而是憑經驗隨便買藥吃。

臨床上胃病的種類很多, 以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慢性胃炎最常見。 病變部位、程度、病因不一樣, 用藥理應有區別, 在未明確診斷的情況下隨便吃藥, 不但起不到預期的效果, 有時還會產生副作用。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胃藥90%以上都有抑制胃酸的作用, 它們對於因胃酸過多而引起的十二指腸潰瘍可能有些作用, 但對於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潰瘍則不是主要用藥。 這是因為抑制胃酸的藥物確實能緩解疼痛, 患者的胃痛止住了但同時也掩蓋了症狀, 容易讓患者忽視疾病的本身。 其次, 胃潰瘍患者的胃酸分泌通常就比較少, 再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 胃部的酸性環境就更弱了, 反而更利於細菌的生長,

容易發展成為胃癌。 因此即便是胃藥也不能亂吃。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