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家溝太極拳 淺談練習太極拳時如何呼吸

呼吸人人都會, 但是太極拳的呼吸是與眾不同的。 太極拳的呼吸方法主要有三種, 小編今天帶您詳細學習一下, 練太極拳時如何呼吸。 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陳家溝太極拳吧!

練習太極拳時如何呼吸

學習太極拳首先要會呼吸, 否則無法順利打完整套拳法, 練習太極拳呼吸能提高內功。

練太極拳的最重要原則

練太極拳最重要的原則是“心靜用意”, “用意不用力”。 這指的是在運動時, 思想集中, 心神專一, 意識不斷地指導動作。

讓所有動作在意識連續貫注下輕輕運動, 不使用拙力,

並且靈活變換, 使任何動作都有一定的指向, 沒有顧此失彼的亂動。 這個原則應該始終貫串在整個練拳過程之中, 從而提高鍛煉的效果。

練習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 用意念指導動作, 學習太極拳呼吸能提高內功修煉, 對內臟起著按摩的作用。

用意指導動作太極拳雖說“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但更 重要的是用意, “全身意在神, 不在氣, 在氣則滯”。 而且講究“練意”, “練氣”(腹式呼吸), “練身”(運動肢體內外)三者密切結合。

練拳時“心靜用意”, 全部精神要用到動作上去, 引導著動作, 做到“意動形隨”。 例如, 手向前按時, 先要有向前按的想像, 動作即行跟著前去;意欲沉氣, 就要有氣沉到腹腔深處的想像。

意不中斷, 動作也不中斷, 這就是用意引導動作的練法。

這種練法會使練習者本人感到意趣環生, 在旁觀者看來動作顯得柔和優美, 好像行雲流水, 風吹楊柳那樣自然、活潑。

練習太極拳要做到氣沉丹田, 丹田是每位習武之人重要部位, 修煉丹田, 有助於提高太極境界, 對推手和技擊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練太極拳時, 未動之前, 姿勢要端正, 呼吸自然, 存想丹田臍下小腹部, 屏除雜念, 專心一致。 等自覺全身安排妥當, 已經心靜氣和了, 然後再開始動作。

既動之後, 全神貫注地不斷用意來指導每一動作的正確性、連貫性和圓活性, 動作過程中內部與外形的開合虛實、旋轉變換務求上下相隨, 內外合一, 意想勁到, 動必合法。

初學太極拳時, 由於邊想邊做, 動作上往往顧此失彼,

精神容易緊張, 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動作熟練以後, 思想就容易專一了, 心意自然會靜下來, 並且越練越寧靜。

練太極拳多年後的內體感覺

如果能夠認真做到心靜用意, 長年堅持練太極拳, 則會使有關部位的神經處於一定程度的興奮狀態, 導致氣血循環加速, 經膜和毛細血管擴張, 開頭會出現發熱, 發脹或出汗, 手指肚比平時飽滿。

進一步會出現有如螞蟻爬行般的刺癢感;手足運動時有如以小棍撥水似地簌簌抖動;而手指肚則似有無數針尖往外發射般, 會陰, 湧泉等穴位和小腹部會有震動和衝擊的感覺。 另外, 隨著動作的伸縮旋轉, 腹腔內氣流咕咕作聲, 旁觀者也可以聽到。

這些暢通氣血的現象會逐漸消失。

但是其後練拳的興趣更濃, 體內融融和和, 體會到有空松圓活的意趣, 時常感到有另一番意味, 練拳就欲罷不能了。

上述種種反反應不可追求, 練到一定功夫自然會產生, 而且因人而異, 有的人就沒這些反應, 如果勉強追求會產生流弊。

練太極拳如何由內及外

武禹襄拳論說“凡此皆是意, 不是外面”, “以心行氣, 以氣運身”;李亦佘拳論說“緊要全在胸中腰間運化, 不在外面”;陳鑫拳論說“外之所形, 莫非內之所發”;陳發科說“內不動, 外不發”。 這些話都是說的“由內及外”, “內外合一”的鍛煉方法。

內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內臟, 肌肉的動向安排, 二是內氣的流轉貫注, 這些都是用意來指揮的。 《十三勢行工歌》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 武禹襄解釋為“心為令,

氣為旗;神為主帥, 身為軀使”。 這都是內動支配外形的明確規定。

太極拳以調和氣血、暢通經絡為功能, 以纏繞圓轉的螺旋纏絲勁、抽絲勁的技擊方法為應用, 其由內及外的鍛煉方法, 各式太極拳家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驗, 茲綜合陳、楊、武三家的內動導外形的方法, 試舉例以明之。

在“心靜用意”、“身正體松”、“舉動輕緩”、“動作弧形”、“上下一條線”等原則下, 動作欲向何處, 內部即先作好安排。

在頂勁領好, 樁步穩當之際, 如意欲左旋邁步, 則眼神先去, 直射平視, 脊骨節節松沉, 右側腰部倍覺充實, 右腰隙(即內腎)下抽落實, 似乎托起左側腰隙。

胯根撐開, 右胯根微向內抽, 松胯屈膝, 逐漸坐實右腿, 成右實左虛之勢, 是為吸為合為蓄。 使腰部充實,而內勁由兩腹側向腹前彙集於一點。

然後,右胯再微向下沉,左足輕緩地向左前方邁出,步隨身轉,隨即緩緩呼氣,兩胯根更撐開,兩膝蓋向左右分向前挺(膝蓋不宜超過足尖)。

隨著重心逐漸左移,左側胸肌向下松沉,左側腰部漸覺充實,而其中內勁有弧形向前上折射之意,兩肩中間骨節仍微微鼓起,腰間命門穴向後勃,而脊骨根有向前上翻之意,使上下前後有對拉勻稱之意。

逐漸坐實左腿,呼氣時部分氣呼出,部分“氣沉丹田”形成小腹自然外突,是為呼、為開、為發。這時,左右胸肌隨著松沉,牽動著內勁,隨著呼氣,有“外往前合”之意。小腹部兩側的內勁弧形向腹前中線匯合於一點,與眼神和手的動向相一致。

完成這些一吸一呼、一蓄一發的動作後,接著又緩緩吸氣,使氣聚於臍下,腹部內收;左胯根微向內抽,左腰隙下抽落實,似乎托起右側腰隙,隨著右足提近左足旁,又緩緩呼氣,小腹逐漸外突,成左實右虛之勢。

脊柱和左右胸肌松沉,胸兩側肋骨仍是節節松沉,有外往前合之意,氣沉小腹,其中內勁由小腹兩側向腹前正中線折射,焦點集中於一點。肛門微緊收,成“吊襠”之勢,這是又一個吸呼、蓄髮的動作。

這種內部的上下、左右虛實互換,也是陰陽相濟、陰陽互為其根的具體運用。胸背部分始終要保持含胸拔背的姿態。

吸氣時小腹內收,呼氣時部分呼出,部分氣下沉於小腹部。吸氣為四梢“勁回丹田”,呼氣為“氣沉丹田、”“勁貫四梢”(四梢為兩手兩足尖端),通過旋腰轉脊,節節節貫串地使丹田勁上行則由旋腕轉膀而達於手指尖,下則者由旋踝轉腿而達於足尖。

在動作過程中,尾閭始終正中地托起丹田(小腹),脊骨根向前對準腹部中央一條垂直線,脊骨根有前送上翻之意。

動作欲向何處,脊骨根立即對向何處,對動向起到舵手作用,隨著動作的一開一合,腹式呼吸的一呼一吸,氣血沿著經絡、血管系統活潑流轉;內臟輕微地做上下左右大小不等的弧形活動,可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

外部的形態,手足的變換,隨著內動而運動,全身在運轉過程中在不同角度上始終保持中正不偏;前進後退,左旋右轉時,肩節始終對準胯節,兩乳對準兩肚角,齊進齊退,身法自然端正,上下也自然相隨。

這種內勁率外形,由內及外的練法,關鍵在於腰脊命門穴的主宰作用和左右腰腎的抽換來支配全身內外動作的協調,無止境地越練越細緻。

太極拳呼吸練習的要點

一、調節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也就是順其自然。在初學太極拳時不可能兼顧到呼吸,因為掌握動作拳架需要精力,再者太極拳在編排上也不是按照呼吸規律編排的,這時如果勉強兼顧呼吸則困難極大,會造成精神緊張。

使形體難以放鬆,肌體發生消極變化,不符合太極拳的要求。在太極拳修煉的初期階段,只要求做到能通過調節呼吸消除緊張、緩解壓力、形體舒松自然,這是調息的第一步。這個階段不要求在掌握動作的同時兼顧呼吸,只要求呼吸順其自然、自動調節。

二、調節深呼吸

深呼吸是指腹式呼吸,是在不破壞自然呼吸的原則下自然調節,要求呼吸深、細、勻、長,不能勉強。深呼吸的調節與走架的關係十分密切,架子走得到位,架勢熟練,呼吸就能自動調節,氣沉丹田。

深呼吸呼氣日寸小腹收縮,吸氣時小腹膨脹。這是一個人人能理解、人人能達到的呼吸方法,便於太極拳的普及與提高。

延長呼吸,提高肺的換氣率,可以避免表淺呼吸所引起的胸悶,對健身是積極的,同時又能促進練拳水準的提高。深呼吸是適應範圍較廣、使用較多的呼吸方法。

三、腹式逆呼吸

逆呼吸是氣隨形走、呼吸與動作配合一致的呼吸,是部分練拳者追求的呼吸方法,帶有明顯的層次性。它脫離了深呼吸深、細、勻、長的規律,感覺也跟深呼吸相反,呼氣時小腹鬆弛,吸氣時小腹收縮。

同時腹式逆呼吸也不像深呼吸那樣有節律,而是隨著練拳動作的升、降、開、合,小腹自然、自動有松有收,呼吸完全跟隨動作,配合動作,氣沉丹田,內氣運行。

這種感覺是練拳時無意中出現的,是突然和微弱的,這時如果對這種感覺不在意而仍在那裡順其自然,這種感覺馬上就會消失,等待第二次出現則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這時如果馬上意識到這種呼吸的變化並抓住這種感覺,使自己的意識跟隨它,並有意識地運用它,很快就能掌握這種呼吸方法,使自己的呼吸與動作配合而令功夫上身。

這是調息比較艱難的一步,有的人練拳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仍是只知其理不會其功,如果沒有明師指點而是自作聰明、妄猜私忖,往往搞不通反而會走彎路。

四、拳式呼吸法

拳式呼吸也叫丹田呼吸,是逆呼吸的繼續與發展。因逆呼吸能較好地氣沉丹田、內氣運行而牽動腹肌,所以說拳式呼吸實際是腹肌運動呼吸,它的感覺是呼氣、吸氣時腹肌都收縮,鬆弛只在呼吸之間的瞬間。

練拳時不管是大開大合,還是急進急退,呼吸完全與動作合拍,這時呼也氣沉丹田、吸也氣沉丹田,內氣運行更充實。這時動作與呼吸的關係是主與從的關係,呼吸緊跟動作、配合動作,是腹肌運動的結果。

腹肌運動加強了丹田氣,為“力由脊發”提供能源,這就是“腰為第一主宰,丹田為第一賓輔”,這就是虛其心、實其腹的表現。到這時太極拳三調中的調息就告完成,以後就要保持這種狀態堅持鍛煉。

練太極拳對骨骼的好處

1.對骨髂的作用堅持練“基本的擺動”和套路

可使脊柱和各關節強韌和靈活,矯正它們的姿態,因此有助於防治頸椎病、關節炎、脊柱異常、神經痛等病,還能給骨髂施加適度的物理刺激,使骨髂逐漸增強。

至於太極拳是否能直接加強骨髂的血液迴圈,雖然尚不清楚,但肯定說它有助於使植物神經功能穩定,內分泌腺功能增強,新陳代謝順暢,從而使骨骼的血液迴圈旺盛,複合礦物質供應增多,使骨骼本身得到增強。

2.對肌肉的作用消除僵勁

能使所有肌群和關節參加活動,因而各肌肉單位的負擔就減輕了。另外,支配肌肉的神經緊張性減小,使血液迴圈更為良好,肌肉的營養和氧的供應更為充分,因此有助於防止病態肥胖,防止肌纖維減少和萎縮,保持肌肉的彈性。

3.鍛煉效果舉例堅持練太極拳

主要有了下列效果,多年的肩周炎和頭痛病好了;食欲旺盛,步履輕捷;睡眠時間減少但並不感到疲勞;動作靈敏,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信心,富於創造性;情緒穩定、性情溫和,做事有主見,等等。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時要注重呼吸,初學太極拳一定要學會自然呼吸,即平常呼吸,太過追求功法呼吸,會導致氣喘吁吁,不利於太極功夫修煉,在練習中要運用好丹田。

使腰部充實,而內勁由兩腹側向腹前彙集於一點。

然後,右胯再微向下沉,左足輕緩地向左前方邁出,步隨身轉,隨即緩緩呼氣,兩胯根更撐開,兩膝蓋向左右分向前挺(膝蓋不宜超過足尖)。

隨著重心逐漸左移,左側胸肌向下松沉,左側腰部漸覺充實,而其中內勁有弧形向前上折射之意,兩肩中間骨節仍微微鼓起,腰間命門穴向後勃,而脊骨根有向前上翻之意,使上下前後有對拉勻稱之意。

逐漸坐實左腿,呼氣時部分氣呼出,部分“氣沉丹田”形成小腹自然外突,是為呼、為開、為發。這時,左右胸肌隨著松沉,牽動著內勁,隨著呼氣,有“外往前合”之意。小腹部兩側的內勁弧形向腹前中線匯合於一點,與眼神和手的動向相一致。

完成這些一吸一呼、一蓄一發的動作後,接著又緩緩吸氣,使氣聚於臍下,腹部內收;左胯根微向內抽,左腰隙下抽落實,似乎托起右側腰隙,隨著右足提近左足旁,又緩緩呼氣,小腹逐漸外突,成左實右虛之勢。

脊柱和左右胸肌松沉,胸兩側肋骨仍是節節松沉,有外往前合之意,氣沉小腹,其中內勁由小腹兩側向腹前正中線折射,焦點集中於一點。肛門微緊收,成“吊襠”之勢,這是又一個吸呼、蓄髮的動作。

這種內部的上下、左右虛實互換,也是陰陽相濟、陰陽互為其根的具體運用。胸背部分始終要保持含胸拔背的姿態。

吸氣時小腹內收,呼氣時部分呼出,部分氣下沉於小腹部。吸氣為四梢“勁回丹田”,呼氣為“氣沉丹田、”“勁貫四梢”(四梢為兩手兩足尖端),通過旋腰轉脊,節節節貫串地使丹田勁上行則由旋腕轉膀而達於手指尖,下則者由旋踝轉腿而達於足尖。

在動作過程中,尾閭始終正中地托起丹田(小腹),脊骨根向前對準腹部中央一條垂直線,脊骨根有前送上翻之意。

動作欲向何處,脊骨根立即對向何處,對動向起到舵手作用,隨著動作的一開一合,腹式呼吸的一呼一吸,氣血沿著經絡、血管系統活潑流轉;內臟輕微地做上下左右大小不等的弧形活動,可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

外部的形態,手足的變換,隨著內動而運動,全身在運轉過程中在不同角度上始終保持中正不偏;前進後退,左旋右轉時,肩節始終對準胯節,兩乳對準兩肚角,齊進齊退,身法自然端正,上下也自然相隨。

這種內勁率外形,由內及外的練法,關鍵在於腰脊命門穴的主宰作用和左右腰腎的抽換來支配全身內外動作的協調,無止境地越練越細緻。

太極拳呼吸練習的要點

一、調節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也就是順其自然。在初學太極拳時不可能兼顧到呼吸,因為掌握動作拳架需要精力,再者太極拳在編排上也不是按照呼吸規律編排的,這時如果勉強兼顧呼吸則困難極大,會造成精神緊張。

使形體難以放鬆,肌體發生消極變化,不符合太極拳的要求。在太極拳修煉的初期階段,只要求做到能通過調節呼吸消除緊張、緩解壓力、形體舒松自然,這是調息的第一步。這個階段不要求在掌握動作的同時兼顧呼吸,只要求呼吸順其自然、自動調節。

二、調節深呼吸

深呼吸是指腹式呼吸,是在不破壞自然呼吸的原則下自然調節,要求呼吸深、細、勻、長,不能勉強。深呼吸的調節與走架的關係十分密切,架子走得到位,架勢熟練,呼吸就能自動調節,氣沉丹田。

深呼吸呼氣日寸小腹收縮,吸氣時小腹膨脹。這是一個人人能理解、人人能達到的呼吸方法,便於太極拳的普及與提高。

延長呼吸,提高肺的換氣率,可以避免表淺呼吸所引起的胸悶,對健身是積極的,同時又能促進練拳水準的提高。深呼吸是適應範圍較廣、使用較多的呼吸方法。

三、腹式逆呼吸

逆呼吸是氣隨形走、呼吸與動作配合一致的呼吸,是部分練拳者追求的呼吸方法,帶有明顯的層次性。它脫離了深呼吸深、細、勻、長的規律,感覺也跟深呼吸相反,呼氣時小腹鬆弛,吸氣時小腹收縮。

同時腹式逆呼吸也不像深呼吸那樣有節律,而是隨著練拳動作的升、降、開、合,小腹自然、自動有松有收,呼吸完全跟隨動作,配合動作,氣沉丹田,內氣運行。

這種感覺是練拳時無意中出現的,是突然和微弱的,這時如果對這種感覺不在意而仍在那裡順其自然,這種感覺馬上就會消失,等待第二次出現則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這時如果馬上意識到這種呼吸的變化並抓住這種感覺,使自己的意識跟隨它,並有意識地運用它,很快就能掌握這種呼吸方法,使自己的呼吸與動作配合而令功夫上身。

這是調息比較艱難的一步,有的人練拳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仍是只知其理不會其功,如果沒有明師指點而是自作聰明、妄猜私忖,往往搞不通反而會走彎路。

四、拳式呼吸法

拳式呼吸也叫丹田呼吸,是逆呼吸的繼續與發展。因逆呼吸能較好地氣沉丹田、內氣運行而牽動腹肌,所以說拳式呼吸實際是腹肌運動呼吸,它的感覺是呼氣、吸氣時腹肌都收縮,鬆弛只在呼吸之間的瞬間。

練拳時不管是大開大合,還是急進急退,呼吸完全與動作合拍,這時呼也氣沉丹田、吸也氣沉丹田,內氣運行更充實。這時動作與呼吸的關係是主與從的關係,呼吸緊跟動作、配合動作,是腹肌運動的結果。

腹肌運動加強了丹田氣,為“力由脊發”提供能源,這就是“腰為第一主宰,丹田為第一賓輔”,這就是虛其心、實其腹的表現。到這時太極拳三調中的調息就告完成,以後就要保持這種狀態堅持鍛煉。

練太極拳對骨骼的好處

1.對骨髂的作用堅持練“基本的擺動”和套路

可使脊柱和各關節強韌和靈活,矯正它們的姿態,因此有助於防治頸椎病、關節炎、脊柱異常、神經痛等病,還能給骨髂施加適度的物理刺激,使骨髂逐漸增強。

至於太極拳是否能直接加強骨髂的血液迴圈,雖然尚不清楚,但肯定說它有助於使植物神經功能穩定,內分泌腺功能增強,新陳代謝順暢,從而使骨骼的血液迴圈旺盛,複合礦物質供應增多,使骨骼本身得到增強。

2.對肌肉的作用消除僵勁

能使所有肌群和關節參加活動,因而各肌肉單位的負擔就減輕了。另外,支配肌肉的神經緊張性減小,使血液迴圈更為良好,肌肉的營養和氧的供應更為充分,因此有助於防止病態肥胖,防止肌纖維減少和萎縮,保持肌肉的彈性。

3.鍛煉效果舉例堅持練太極拳

主要有了下列效果,多年的肩周炎和頭痛病好了;食欲旺盛,步履輕捷;睡眠時間減少但並不感到疲勞;動作靈敏,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信心,富於創造性;情緒穩定、性情溫和,做事有主見,等等。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時要注重呼吸,初學太極拳一定要學會自然呼吸,即平常呼吸,太過追求功法呼吸,會導致氣喘吁吁,不利於太極功夫修煉,在練習中要運用好丹田。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