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適用於1型糖尿病人, 尤其是那些病情“難以控制”、“易變”、“脆性”的1型糖尿病病人。
2、重型糖尿病2型, 用既往方法難以控制或合併嚴重感染時, 可考慮使用。
3、妊娠的糖尿病婦女或糖尿病婦女婚後希望能妊娠者。
4、因工作原因而生活不規律的病人, 胰島素注射治療穩定控制血糖十分困難者。 如員警, 在鐵路、航空、公路等交通運輸部門工作, 經常出國公務飛行的糖尿病患者。
5、追求高品質生活, 想要糖尿病得到很好控制從而不發生併發症, 但又不願意過於嚴格控制飲食者。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病人。 可根據血糖水準增加基礎量, 縮短“加速”時間(2~4小時1次), 可替代小劑量胰島素靜脈法。
7、有微血管併發症, 希望改善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患者。 國外報導可使微量蛋白量減少以至消失。 可用於糖尿病腎病及視網膜病變的治療。
8、採用普通胰島素多次注射血糖控制仍不好者, 胰島素需要量
9、糖尿病人必須接受較大外科手術時。 或器官移植後持續高血糖的患者, 嚴重創傷持續高血糖者可短期內使用。
10、血糖波動大, 每日或每隔幾日便有高血糖或低血糖發生, 難以用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方法使血糖平穩的脆性患者。
11、頻繁發生低血糖但又無感知者, 或經常在半夜發生低血糖的患者。
1、氣候炎熱, 人們就很容易出汗, 造成皮膚潮濕, 胰島素泵固定導管針頭的粘貼膠布很容易鬆懈而脫落, 自然針頭就容易離開皮膚。 此時帶胰島素泵, 時刻要注意觀察與檢查粘貼膠布固定的情況, 最好選用防水膠布, 儘量避免發生針頭拔出後, 胰島素還未輸注入的情況發生。
2、常消毒、勤更換, 可預防皮膚感染。 實際上, 胰島素泵發生感染, 常常是由於忽略了皮膚衛生引起的, 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注射過程的無菌操作可以避免皮膚感染的發生。
3、糖友裝泵前應洗澡、更換衣服, 清洗雙手;為了避免感染, 不要觸摸或接觸針頭和輸注導管接頭;認真消毒輸注部位的皮膚;待消毒劑乾燥後再將針頭刺入皮膚;一般每48—72小時更換輸注部位,
4、每天應檢查輸注部位兩次以上, 查看是否有紅腫、出血及針頭套管脫出。 如出現上述現象, 應立即更換儲液管、輸注裝置及輸注部位。 如果出現感染, 糖友就得更換輸注部位, 並更加小心仔細地給輸注部位消毒, 而且可以在該部位事先塗上抗生素藥膏。
胰島素泵所引起的感染, 其最明顯的症狀是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 或輸注部位出現紅腫、疼痛。 一旦出現症狀, 或對狀況有所懷疑, 可以馬上更換輸注部位, 但千萬記得嚴格遵守輸注部位的無菌操作, 對於預防感染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