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探源

心理是怎麼來的呢?心理的實質是什麼?心理就是靈魂的表現嗎?

在我認為, 腦是心理的主要器官, 但不是唯一器官;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或感應, 是任何可感應刺激和具記憶性的機體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於人類和其它一些高等動物, 主要由腦的機能實現。

我們先談談腦產生心理的生理機制。

構成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叫神經元。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 如圖所示, 由細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組成, 細長的突起使它在形態上有別於其它細胞。 它的主要機能是興奮和傳導。 神經元接受到刺激後能產生興奮反應,

由比較靜息的狀態轉化為比較活動的狀態。 神經元發生興奮後並不停留在胞體內。 帶著一定資訊的神經衝動能沿著軸突傳導, 速度約為3-120米/秒。 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互相聯繫。 突觸由突觸小體、突觸前膜、突觸後膜和突觸間隙構成, 突觸有三類連接方式:軸突-樹突式、軸突-軸突式、軸突-胞體式。 神經衝動在突觸內的傳遞是通過釋放化學遞質來完成的。 當突觸小體釋放出來的化學遞質是乙醯膽鹼、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物質時, 傳遞的是興奮;當釋放出來的化學遞質是多巴胺、γ氨基丁酸、甘氨酸等物質時, 傳遞的是抑制。

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元的胞體主要位於中樞神經系統內,

胞體集中的地方色澤灰暗, 稱為灰質。 覆蓋於大腦小腦表面的灰質被稱為皮層。 神經元的軸突集合在一起, 色澤灰白, 稱為白質。 在周圍神經系統中, 這些集合成束的神經元軸突, 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神經。 周圍神經系統由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組成。

腦包括大腦、間腦、小腦和腦幹。

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個半球, 體積占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一半以上, 重量占全部腦重量的60%-70%。 大腦皮層的總面積可達2200-2600平方釐米, 集中了約140億個神經細胞。

通常大腦左半球以言語機能為主, 在邏輯推理、數學計算等方面也起著主要作用。 右半球以空間圖像知覺機能為主, 在音樂和藝術能力等方面也起著特殊作用。

大腦皮層上比較大的溝裂把皮層分為額葉、頂葉、顳葉和枕葉。 在功能上, 每葉都是一個特定的中樞:額葉——運動中樞, 頂葉——一般感覺中樞, 顳葉——聽覺中樞, 枕葉——視覺中樞。 這些特定的中樞在整個大腦皮層上只占1/5的面積, 其餘面積屬於聯合機能區。

現代解剖學證明:成年人的大腦受到損傷後, 心理活動就會受到嚴重破壞。 如果大腦左半球顳橫回區域受到損傷, 右耳就喪失聽覺能力。 如果左半球主管言語的區域(顳葉的顳上回後部)受到損傷, 就會導致感覺失語症, 病人可以聽見聲音, 但無法辨別聲音的含意, 可以模仿別人的講話, 但回答不出別人提出的問題。 如果右半球主管音樂及非言語性音響信號的區域受損,

病人就無法感受音樂信號, 他可以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強弱, 卻分辨不出音色和音響序列的資訊含意。

間腦位於大腦半球下部, 包括丘腦和下丘腦。 丘腦是皮層下的感覺中樞, 除嗅覺外, 其他感覺都在丘腦中轉換後再到大腦。 下丘腦則調節內臟的活動和體內物質代謝, 是植物性神經較高級的中樞, 和情緒反應有密切的關係。

腦幹包括中腦、橋腦和延腦。 中腦位於間腦、橋腦和小腦之間。 背側稱為四疊體, 是視、聽運動的反射中樞。 腹側稱為大腦腳, 與身體的運動和姿勢的維持有很大關係。 橋腦是小腦腹面特有的構造。 連接小腦兩半球, 裡面有大量的縱向、橫向的神經纖維束與各腦相連。 延腦在腦幹最下端, 同人的基本生命活動,

如呼吸、心搏、吞咽、腸胃運動、排泄等有關, 被稱為生命中樞。 在腦幹中央有許多分散的神經細胞縱橫交錯呈現網狀, 被稱為網狀結構, 對維持大腦皮層的興奮、使人處於清醒狀態和調節內分泌功能有重要意義。

小腦在大腦的後下方, 位於腦幹的背面, 也分左右兩個半球, 與大腦皮層、皮層下神經節、脊髓有許多聯繫, 主要功能是維持身體的平衡, 輔助大腦皮層對身體運動起協調作用。

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 上端接延腦, 下端止於終絲, 形態上呈長柱狀。 內部是神經細胞體集中的灰質, 外部是神經纖維集成的白質, 中央有一條很細的中央管。 脊髓是周圍神經系統和腦之間的通路, 也是許多簡單反射活動的中樞。

腦神經是指由腦部發出的12對神經。它們是嗅神經、視神經、位聽神經眼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三叉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迷走神經分佈於大部分內臟器官,參與調整它們的活動。

脊是指由脊髓發出的31對神經。其中頸部8對,胸部12對,腰部5對,骶部5對,尾部1對。分佈於軀幹和四肢,參與這些部位的感覺和運動。

植物性神經是指分佈於心肌、平滑肌和腺體的神經。它們在大腦皮層、丘腦下部、延髓、脊髓等植物性中樞的調節下,支配內臟器官的活動。植物性神經又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一般來說,當機體處於應激狀態或進行比較強烈的運動時交感神經的興奮佔優勢,它使機體的心跳加快加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支氣管的平滑肌舒張、血糖升高、汗腺分泌、立毛肌收縮等生理反應,位機體的消耗提供能量。當機體處於安靜時,則副交感神經的興奮佔優勢,它使機體出現消化系統的分泌、運動和吸收加強,合成代謝增強等生理反應,以便增加機體的物質能量儲備。植物性神經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律的、不隨意的,所以又被稱為自主神經系統。

任何的心理活動都可以表現為一種反射。反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的規律性反應。那些種系發展過程中遺傳下來的神經通路,無需學習和訓練就可以在相應刺激下引起的反應叫非條件反射。它的中樞可以是皮層,也可以是脊髓、延髓等皮下中樞。非條件反射是生存的必需,如食物反射、防禦反射、探究反射、抓握反射等。而在個體生活過程中後天獲得的反射叫條件反射,它以非條件反射為基礎,是在大腦皮層中實現的。條件反射是一般心理活動產生的生理基礎。

無論是條件反射還是非條件反射,都是由五個基本環節組成的,即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這個整體結構就是反射弧。感受器指的是各種感覺器官,它是一種換能裝置,能把外界的物理的、化學的、機械的能量轉換成生物的能量——神經衝動。傳入神經包括感覺神經元的傳入神經和脊髓、腦幹中的傳入神經聯繫,能將感受器的神經衝動傳入大腦皮層。反射中樞主要是指大腦皮層,一些簡單的反射中樞也可以是腦幹和脊髓。起功能是將傳入的神經衝動進行分析綜合,並發出運動資訊。傳出神經由大腦皮層(主要是中央前回)的神經細胞的軸突和其他下行神經元組成,把帶有運動資訊的神經衝動傳到效應器。效應器主要是肌肉和各種腺體。它接受帶有運動資訊的神經衝動,做出運動反應。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都無法進行。回饋是對反射的追蹤、證實或加強,其實也屬於一種反射。

心理活動的最初和最終都是一種應激。刺激的形成源于客觀現實。如果沒有萬事萬物,也沒有生物自身,那麼就談不上心理了,也不會有心理的產生。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與事物的聯繫加強了人對種種關係的認識,並以事物的某屬性豐富人的感覺、與各種心理反應感應。人性是無。無中生有,這才充實、豐富了我們的精神境界,才產生了意識和心理。雖然心理可以不直接依附具體事物,但心理的最初形成一定要有具體事物的參與。心理還必須以具體事物為參照系,時時調整。實驗證明,扭曲、變態心理的出現往往和與外界的某種聯繫的割裂、受阻、被剝奪有關,增加和外界的聯繫,拓展社會交往有利於健康、健全的心理的形成。

人在社會,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影響。心理是在千千萬萬的細小實踐和點點滴滴的細微生活中因反射和反射加強中潛移默化形成的,他人的影響相當重要。他人的影響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認識。心理和認識經常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敵意的產生就和認識緊密相關。我在為諮詢者做心理測試和催眠實驗時,就發現很大一部分人在提到日本人的第一聯想是討厭。一個博學多才的人的心胸也比一般人開闊。

互感。心理會傳染,心理也可以學習。只要注意一點就可以發現,往往是別人的情緒在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別人的喜厭改變著我們的喜厭,在恐慌的年代人人恐慌會弄得自己心神不寧,最終也許不得不放棄自信。即使不愛那個女孩,別人都這麼想,弄到最後就連自己也覺得是了。

文化。眾人心理在構造出社會心理後反而會回過來制約自身心理的塑造。

*注:以後的文章裡若不明確指出,所說的心理和心理現象都是專指人類的。

腦神經是指由腦部發出的12對神經。它們是嗅神經、視神經、位聽神經眼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三叉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迷走神經分佈於大部分內臟器官,參與調整它們的活動。

脊是指由脊髓發出的31對神經。其中頸部8對,胸部12對,腰部5對,骶部5對,尾部1對。分佈於軀幹和四肢,參與這些部位的感覺和運動。

植物性神經是指分佈於心肌、平滑肌和腺體的神經。它們在大腦皮層、丘腦下部、延髓、脊髓等植物性中樞的調節下,支配內臟器官的活動。植物性神經又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一般來說,當機體處於應激狀態或進行比較強烈的運動時交感神經的興奮佔優勢,它使機體的心跳加快加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支氣管的平滑肌舒張、血糖升高、汗腺分泌、立毛肌收縮等生理反應,位機體的消耗提供能量。當機體處於安靜時,則副交感神經的興奮佔優勢,它使機體出現消化系統的分泌、運動和吸收加強,合成代謝增強等生理反應,以便增加機體的物質能量儲備。植物性神經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律的、不隨意的,所以又被稱為自主神經系統。

任何的心理活動都可以表現為一種反射。反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的規律性反應。那些種系發展過程中遺傳下來的神經通路,無需學習和訓練就可以在相應刺激下引起的反應叫非條件反射。它的中樞可以是皮層,也可以是脊髓、延髓等皮下中樞。非條件反射是生存的必需,如食物反射、防禦反射、探究反射、抓握反射等。而在個體生活過程中後天獲得的反射叫條件反射,它以非條件反射為基礎,是在大腦皮層中實現的。條件反射是一般心理活動產生的生理基礎。

無論是條件反射還是非條件反射,都是由五個基本環節組成的,即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這個整體結構就是反射弧。感受器指的是各種感覺器官,它是一種換能裝置,能把外界的物理的、化學的、機械的能量轉換成生物的能量——神經衝動。傳入神經包括感覺神經元的傳入神經和脊髓、腦幹中的傳入神經聯繫,能將感受器的神經衝動傳入大腦皮層。反射中樞主要是指大腦皮層,一些簡單的反射中樞也可以是腦幹和脊髓。起功能是將傳入的神經衝動進行分析綜合,並發出運動資訊。傳出神經由大腦皮層(主要是中央前回)的神經細胞的軸突和其他下行神經元組成,把帶有運動資訊的神經衝動傳到效應器。效應器主要是肌肉和各種腺體。它接受帶有運動資訊的神經衝動,做出運動反應。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都無法進行。回饋是對反射的追蹤、證實或加強,其實也屬於一種反射。

心理活動的最初和最終都是一種應激。刺激的形成源于客觀現實。如果沒有萬事萬物,也沒有生物自身,那麼就談不上心理了,也不會有心理的產生。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與事物的聯繫加強了人對種種關係的認識,並以事物的某屬性豐富人的感覺、與各種心理反應感應。人性是無。無中生有,這才充實、豐富了我們的精神境界,才產生了意識和心理。雖然心理可以不直接依附具體事物,但心理的最初形成一定要有具體事物的參與。心理還必須以具體事物為參照系,時時調整。實驗證明,扭曲、變態心理的出現往往和與外界的某種聯繫的割裂、受阻、被剝奪有關,增加和外界的聯繫,拓展社會交往有利於健康、健全的心理的形成。

人在社會,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影響。心理是在千千萬萬的細小實踐和點點滴滴的細微生活中因反射和反射加強中潛移默化形成的,他人的影響相當重要。他人的影響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認識。心理和認識經常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敵意的產生就和認識緊密相關。我在為諮詢者做心理測試和催眠實驗時,就發現很大一部分人在提到日本人的第一聯想是討厭。一個博學多才的人的心胸也比一般人開闊。

互感。心理會傳染,心理也可以學習。只要注意一點就可以發現,往往是別人的情緒在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別人的喜厭改變著我們的喜厭,在恐慌的年代人人恐慌會弄得自己心神不寧,最終也許不得不放棄自信。即使不愛那個女孩,別人都這麼想,弄到最後就連自己也覺得是了。

文化。眾人心理在構造出社會心理後反而會回過來制約自身心理的塑造。

*注:以後的文章裡若不明確指出,所說的心理和心理現象都是專指人類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