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白細胞減少症中醫治療方劑

白細胞減少症這種疾病我們並不陌生, 因為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這類患者,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採用西醫治療這類病狀。 其實中醫也可以治療。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白細胞減少症的重要方劑有哪些?

白細胞減少症病因

白細胞減少症和(或)粒細胞減少症原發者(原因不明)少見, 多為繼發性。

常見的發病機制為

①粒細胞生成減少如感染、電離輻射、腫瘤骨髓轉移、惡性血液系統疾病、抗腫瘤或其他藥物影響等;

②粒細胞成熟障礙見於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

③粒細胞破壞增多如脾亢、感染、炎症或免疫異常;

④粒細胞分佈異常迴圈池內的粒細胞遷移至邊緣池, 可造成假性粒細胞減少, 外周血粒細胞計數減少, 注射腎上腺激素後, 粒細胞從邊緣池進入迴圈池, 計數恢復正常。

臨床表現

白細胞減少症常繼發於多種全身性疾病, 臨床表現以原發病為主。 大多數患者起病緩慢, 可出現頭暈、乏力、心悸、低熱、失眠、咽喉炎及黏膜潰瘍等。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抵禦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線, 因而粒細胞減少的臨床症狀主要是易有反復的感染。

患者發生感染的危險性與中性粒細胞計數多少、減少的速率以及其他免疫系統受損的程度直接相關。 慢性原發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可見于兒童和成人,

感染較輕或不發生感染, 多數患者一年內自行緩解, 少數可持續多年。

週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但多見於兒童, 病程遷延多年, 呈一定的規律性發作, 常間隔21天(12~35天)發作1次, 每次持續3~6天, 發作時全身不適, 頭痛、發熱, 伴有咽部或其他部位感染, 部分患者有關節痛、脾及淋巴結腫大。

藥物引起的粒細胞減少多發生在用藥後5周, 最長可達7周, 但也可在數小時內發病, 臨床表現主要是乏力、易疲勞, 嚴重者可出現寒戰、咽痛、肺炎、發熱、骨痛等。

中藥處方

辨證

精髓不足, 氣血虧虛。

治法

補氣養血, 填精補髓。

方名

雞血藤湯。

組成

雞血藤30克, 大熟地24克, 杭芍18克, 當歸12克, 枸杞子24克, 山萸肉24克, 炙黃芪30克, 鎖陽9克, 馬戟天12克, 補骨脂12克。

用法

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2次。

出處

劉秉麟方。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中醫治療白細胞減少症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瞭解, 中醫治療白細胞減少症的方法很多, 我們也要根據自身的症狀選擇合適的方法。 以上介紹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 相信會幫到大家。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