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進入和平年代, 我們都不需要武術, 但是我們不得不瞭解武術, 太極拳教學被現代人用作養生, 但是太極拳的本質是門武術。 太極拳的特點剛柔相濟、以柔克剛, 這些都與兵法相符合, 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教程吧!
太極拳是武術, 亦是兵法
太極散手是太極的最高境界, 是眾多習武者的夢想。 太極拳的拳理拳法與兵法相符, 把太極拳運用到兵法中是完美的結合。
武學講攻防, 攻防講兵法, 如不研究兵法, 就變成胡打亂沖了。 如果一支軍隊在打仗前沒有戰前動員和準備, 等來了敵人才現招兵馬,
那麼, 我們指揮誰呢?是指揮千軍萬馬。 有人一聽, 這不是大白天說夢話嗎, 不就是太極拳嗎, 不過是一拳一腳, 一招一式而已, 哪有什麼千軍萬馬, 又有什麼兵法可言呢?此言差矣!你若真能把太極拳的內涵思想弄明白, 你非一般戰士。
太極拳是種武術, 練習太極拳能增長大智慧, 現代很多商人都練習太極拳,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太極拳讓他們在商場上遊刃有餘。
千軍萬馬是什麼?周身所有神經就是自己的千軍萬馬, 足夠讓你領導的, 如果你的水準能力不夠, 它就不會聽從你的調遣, 你就調動不起它來, 或者說是呼叫不靈。
太極拳學攻防不離兵法, 而且隱含著極其深厚的陰陽哲理。 萬物離不開陰陽, 有道“太極者, 無極而生, 陰陽之母也, 動之則分, 靜之則合, 無過不及, 隨曲就伸。 ”修煉太極功夫, 主要是修松靜安神陰陽互變, 陰不離陽, 陽不離陰。
我在太極詩歌中寫道, “有無無有陰陽走”, 也就是重在陰陽的變化。 這個拳無論怎麼動, 都是離不開陰陽的。 太極拳的動靜虛實鬆緊, 講的就是這個理。 如不能理解這點, 練的就只是操, 只有理解太極拳內在的, 練的才是拳。
練習太極拳要去心靜體松, 對現代人來說非常重要, 因為每天面對著各種壓力, 導致我們神經衰弱, 練習太極拳能緩解精神壓力。
無論在拳經中所述, 還是眾多拳師所講的, 太極拳所要求的東西, 好象就是松呀緊呀, 虛呀實呀, 看起來都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可現實中, 並不是這樣。
在公園裡許多打太極拳的人, 有的甚至是國家頒發很高段位的人, 不懂陰陽之理的大有人在, 雖然他們能把拳經背得爛熟, 卻未能在拳上落實好。
拳打不出名堂, 究其根源, 就是沒有真正去重視拳勁所講的“陰陽、虛實、鬆緊”等, 沒有重視就更說不上懂了。 如果太極拳愛好者能弄懂了這個道理, 就能少費十年的力氣。
練拳就是在修煉自己, 時時刻刻調整自身的陰陽虛實平衡能力, 就是陰陽互換無端, 處處都有一虛一實, 虛實處處含陰陽而互換, 無處不在。 當然,
再說陰陽, 王宗嶽太極拳經中說, “不偏不倚”, 就是說陰陽平衡, 陰陽不平衡就會偏, 不平衡就要倚。 如果練拳時出現這種拳病, 就要多加注意了。 但很多人忽略了這個環節, 最終好高騖遠白費力也。
王宗嶽拳經上還說, “偏沉則隨, 雙重則滯, 每見數年純功, 不能運化者, 率皆自為人制, 雙重之病未悟耳”, 這就是說如果你沒在陰陽上琢磨悟道, 那就只是比劃拳的架式罷了。
因此, 不懂陰陽就會自然出現拳中偏滯兩病, 這就是拳經中所道, “欲避此病, 須知陰陽”。 且不講懂勁, 就說身上各部聽自己的使喚了沒有, 如自己身上還沒聽使喚, 就想提前求懂勁, 就是太著急了。
要想把自己先弄明白,
要想練好太極拳, 就要有太極拳的思想, 如果一邊比劃著太極拳的外架, 心裡卻沒有想著太極拳, 那還怎麼能練成太極拳呢?太極拳除了練一些功法之外, 更重要的是練出自己的心性來, 一旦能真正的理解, 靈活運用並融進了兵法思想, 才算懂了太極拳。
太極拳可以用來強身健體, 防身自衛, 前者具有絕對性, 而後者則有相對性。 太極拳無論內外家, 各自都有它的攻防特點, 高級拳家自古都把太極拳和兵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而內家拳更為突出。
內家拳特別強調心法, 心法的訓練包括戰略戰術,內心思想培養,強化隨時帶著偵查敵情的意識,去訓練每個部分,學會調動兵力。說到用兵的戰略戰術,兵法是講攻心為上,古人雲,將不論勇在於謀,兵不論多在於精,所說的就是調兵遣將的重要性。
太極拳人如果既能把自己的筋骨練得強悍有力,又能把自己所學的心法與兵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那就是文武雙全了。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只張不弛則不能立足於世,這也就是文武之道、陰不離陽、陽不離陰的道理。
紙上談兵的兵法戰略與實際打仗指揮是不同的,但其理相通。作為將帥是領導千軍萬馬,有軍師旅團營連排班包括每個兵卒;太極拳人也領導千軍萬馬,是自己的肩肘腕胯膝頂頸胸腰背等全身各個部位。
指揮官用兵的技巧與優劣是平時的培訓問題,這也和太極拳人在使用功夫時調配自身四肢百骸一樣,跟平時訓練得是否得法、心法修養有多強大密切相關。
優秀的太極拳人在意識上下的功夫較大,有很強的戰略思想,因此,意也被稱為主帥。古人傳說岳飛習武講,“身為老營意是主帥,手腳為兵卒氣是先鋒”,用在太極拳上,就是意是主帥,身是老營,肩胯為軍旅,肘膝為團營,手足為連排,神精是哨兵。
在戰爭中,軍事家講究巧妙用兵,也就是說重視調兵遣將,絕不強擊豪打蠻幹,軍事家和太極拳家同樣是在攻心戰略戰術上下大功夫。打仗時是風雲變換,瞬息萬變,不可有絲毫馬虎,稍有不慎,就有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軍事家要想打勝仗,就要有高超的指揮才能,能巧妙調配兵力,兵不厭詐,常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殲滅敵人。能在極其困難的惡劣環境出奇制勝,就要靠平時得法的修煉,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指揮家,太極拳家也是如此。
太極拳家是以意識來指導周身的各部,讓身體的內外處於一種隨叫隨到的狀態,就是受到意識支配時,全身各部都能有靈敏反應的狀態,達到周身內外步調一致,這就需要處處有著整體意識。
比如與人交手時,首先,要利用好我們的眼睛,要瞬間看到對手的高矮胖瘦,並觀其情,從對手的眼神裡研判出他的喜惡;然後,在左顧右盼中迅速決定使用什麼樣的交手對策;最終出奇不意,攻其不備,輕鬆取勝。
要想調動好自身所有兵力來發揮最大指揮能力,就要戰勝自己,俗語說:最難戰勝的是自己。這是說來容易,看來也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的事。
指揮家也好,太極拳家也好,需要具備快速的反應,細緻周密地分析問題,能果斷決策不猶豫,要有發現破綻果斷出手,信手而應,戰場上殺敵瞬間定生死,太極拳家與人交手時也是不能有半點猶豫的。
如何調動全身內外的兵力呢,這頗具技術性,需要用一個極科學的行功方法來培養全身神經的活躍性。神經在一個人的身上無所不在,沒有一點縫隙,如水一樣的密集。
練習太極拳的十項要領
1、虛領頂勁
練拳時要心靜體松,立身中正,下頜略收,舌舔上顎,呼吸沉細自然,頸直但不可牽強,用神貫頂。
2、含胸拔背
太極拳講究的是身正中直,在練習的過程中背要打直,不能羅鍋,身體也不能太過僵硬。
3、松腰松髖
腰為主宰,腰胯放鬆。只有松才能氣沉丹田,只有沉才能穩。演練太極拳不僵不硬,動作便靈活。
4、分虛實
在太極拳中,“虛實”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簡單的理解,“實”是穩定,“虛”是變化。虛實是相互轉換的,在虛實的變化中以求靈活與穩定。
5、沉肩墜肘
肩不上聳,肘不上懸。肩肘自然下垂,均追求一個“松”字。做到了沉肩墜肘,動作才舒展、圓活,在技擊中才能夠攻中有防、防中帶攻。
6、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的演練過程均以意念領先,以意念為主導,以意領氣,意到氣到,氣到力到,力由腳發,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不用拙力。
7、上下相隨
演練太極拳要求手、眼、身、法、步周身協調,意領神隨,動作上下相隨,一動皆動。若有一處不動,則笨拙,則散亂。
8、內外相合
太極拳有內三合與外三合。外三合包括: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三合包括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演練太極拳要求內外合為一體,形顯神達、神形兼備。
9、連綿不斷
連綿不斷均勻柔緩、動作如抽絲,是楊式太極拳的一個特點。較高層次的太極拳演練中要求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連。在太極推手與太極對練中,要求做到沾、粘、連、隨,連綿不斷,如果有一處斷了便不流暢,就會丟手給對方有可乘之機。
10、動中求靜
楊式太極拳要求動中求靜靜中動。在演練太極拳時要心靜,全神貫注,以靜禦動,雖動猶靜,在這種動中求靜的狀態下,才能夠聽到對方的勁力,將太極拳那種從容淡定、靜如山嶽、動如江河的風格展現出來。
太極拳訓練方法
虛領頂勁
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
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
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
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
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
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所謂形動于外,心靜於內。
結語:綜上所述,太極拳的拳理拳法與兵法相符合,練習太極拳能擁有大智慧。現在是和平時代,我們可以練太極拳強身健體,堅持練習太極拳還能延遲衰老,身體虛弱者可練習太極拳恢復元氣。
心法的訓練包括戰略戰術,內心思想培養,強化隨時帶著偵查敵情的意識,去訓練每個部分,學會調動兵力。說到用兵的戰略戰術,兵法是講攻心為上,古人雲,將不論勇在於謀,兵不論多在於精,所說的就是調兵遣將的重要性。太極拳人如果既能把自己的筋骨練得強悍有力,又能把自己所學的心法與兵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那就是文武雙全了。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只張不弛則不能立足於世,這也就是文武之道、陰不離陽、陽不離陰的道理。
紙上談兵的兵法戰略與實際打仗指揮是不同的,但其理相通。作為將帥是領導千軍萬馬,有軍師旅團營連排班包括每個兵卒;太極拳人也領導千軍萬馬,是自己的肩肘腕胯膝頂頸胸腰背等全身各個部位。
指揮官用兵的技巧與優劣是平時的培訓問題,這也和太極拳人在使用功夫時調配自身四肢百骸一樣,跟平時訓練得是否得法、心法修養有多強大密切相關。
優秀的太極拳人在意識上下的功夫較大,有很強的戰略思想,因此,意也被稱為主帥。古人傳說岳飛習武講,“身為老營意是主帥,手腳為兵卒氣是先鋒”,用在太極拳上,就是意是主帥,身是老營,肩胯為軍旅,肘膝為團營,手足為連排,神精是哨兵。
在戰爭中,軍事家講究巧妙用兵,也就是說重視調兵遣將,絕不強擊豪打蠻幹,軍事家和太極拳家同樣是在攻心戰略戰術上下大功夫。打仗時是風雲變換,瞬息萬變,不可有絲毫馬虎,稍有不慎,就有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軍事家要想打勝仗,就要有高超的指揮才能,能巧妙調配兵力,兵不厭詐,常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殲滅敵人。能在極其困難的惡劣環境出奇制勝,就要靠平時得法的修煉,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指揮家,太極拳家也是如此。
太極拳家是以意識來指導周身的各部,讓身體的內外處於一種隨叫隨到的狀態,就是受到意識支配時,全身各部都能有靈敏反應的狀態,達到周身內外步調一致,這就需要處處有著整體意識。
比如與人交手時,首先,要利用好我們的眼睛,要瞬間看到對手的高矮胖瘦,並觀其情,從對手的眼神裡研判出他的喜惡;然後,在左顧右盼中迅速決定使用什麼樣的交手對策;最終出奇不意,攻其不備,輕鬆取勝。
要想調動好自身所有兵力來發揮最大指揮能力,就要戰勝自己,俗語說:最難戰勝的是自己。這是說來容易,看來也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的事。
指揮家也好,太極拳家也好,需要具備快速的反應,細緻周密地分析問題,能果斷決策不猶豫,要有發現破綻果斷出手,信手而應,戰場上殺敵瞬間定生死,太極拳家與人交手時也是不能有半點猶豫的。
如何調動全身內外的兵力呢,這頗具技術性,需要用一個極科學的行功方法來培養全身神經的活躍性。神經在一個人的身上無所不在,沒有一點縫隙,如水一樣的密集。
練習太極拳的十項要領
1、虛領頂勁
練拳時要心靜體松,立身中正,下頜略收,舌舔上顎,呼吸沉細自然,頸直但不可牽強,用神貫頂。
2、含胸拔背
太極拳講究的是身正中直,在練習的過程中背要打直,不能羅鍋,身體也不能太過僵硬。
3、松腰松髖
腰為主宰,腰胯放鬆。只有松才能氣沉丹田,只有沉才能穩。演練太極拳不僵不硬,動作便靈活。
4、分虛實
在太極拳中,“虛實”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簡單的理解,“實”是穩定,“虛”是變化。虛實是相互轉換的,在虛實的變化中以求靈活與穩定。
5、沉肩墜肘
肩不上聳,肘不上懸。肩肘自然下垂,均追求一個“松”字。做到了沉肩墜肘,動作才舒展、圓活,在技擊中才能夠攻中有防、防中帶攻。
6、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的演練過程均以意念領先,以意念為主導,以意領氣,意到氣到,氣到力到,力由腳發,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不用拙力。
7、上下相隨
演練太極拳要求手、眼、身、法、步周身協調,意領神隨,動作上下相隨,一動皆動。若有一處不動,則笨拙,則散亂。
8、內外相合
太極拳有內三合與外三合。外三合包括: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三合包括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演練太極拳要求內外合為一體,形顯神達、神形兼備。
9、連綿不斷
連綿不斷均勻柔緩、動作如抽絲,是楊式太極拳的一個特點。較高層次的太極拳演練中要求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連。在太極推手與太極對練中,要求做到沾、粘、連、隨,連綿不斷,如果有一處斷了便不流暢,就會丟手給對方有可乘之機。
10、動中求靜
楊式太極拳要求動中求靜靜中動。在演練太極拳時要心靜,全神貫注,以靜禦動,雖動猶靜,在這種動中求靜的狀態下,才能夠聽到對方的勁力,將太極拳那種從容淡定、靜如山嶽、動如江河的風格展現出來。
太極拳訓練方法
虛領頂勁
頭頸似向上提升,並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鬆。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
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於意,發於腰,動於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
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麼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
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
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
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於打拳,所謂形動于外,心靜於內。
結語:綜上所述,太極拳的拳理拳法與兵法相符合,練習太極拳能擁有大智慧。現在是和平時代,我們可以練太極拳強身健體,堅持練習太極拳還能延遲衰老,身體虛弱者可練習太極拳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