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疙瘩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在北方的人可能印象最深了。 那時, 很多人家為了省事和節約, 晚餐常常喝這道既算湯菜又算主食的疙瘩湯。 如今疙瘩湯已走上了大雅之堂--很多大飯店都有, 而且頗受顧客歡迎。 我們現在吃到的疙瘩湯比原來記憶中疙瘩湯多了很多配料, 如雞蛋、香菇、肉(雞肉、蝦仁、魷魚、貝肉)、油菜、番茄等, 營養更豐富、味道更鮮美了。
疙瘩湯裡的湯可以是清水或排骨湯、魚湯、骨頭湯等。 從飲食健康的角度而言, 疙瘩湯更適合晚餐食用, 因為麵食類容易消化。
疙瘩湯可以做成素的蔬菜疙瘩湯,
疙瘩湯的營養價值在於, 麵粉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族, 在酸性環境中, 維生素B1是比較穩定的, 但加堿做麵食時, 這種穩定性會受到破壞。
疙瘩湯的具體做法是:1.鍋燒熱後, 加少許植物油燒熱, 將肉絲先放入鍋內煸炒, 再放入香菇絲煸炒至出香味(如果是素疙瘩湯就直接煸炒香菇絲, 再把切好的番茄煸炒), 然後加兩碗水(或排骨湯、魚湯、骨頭湯)燒開。 2.半碗麵粉用涼水調成細細的面疙瘩備用。 3.水燒開後, 將面疙瘩倒入鍋內煮沸, 加蛋和蔬菜, 再次煮沸後, 放入蔥花, 少許鹽調味, 即可食用。
做面疙瘩時, 水要一點點地倒入碗內, 做到邊倒水邊不停地攪拌, 而且一定要用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