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奇經論治與五臟分證的關係

提出從奇經論治, 並不是否定五臟在本病發病中的作用。 早在《內經》就有五臟致痿之說, 《素問·痿論》指出:肺熱葉焦, 發為痿蹙;心氣熱則生脈痿, 樞折挈, 脛縱而不任地;肝氣熱則筋膜幹, 筋急而攣, 發為筋痿;脾氣熱則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背不舉, 骨枯而髓減, 發為骨痿。 把奇經病變與五臟病變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 更能反映本病的中醫病機變化, 更有利於指導治療。

奇經與五臟六腑關係非常密切。 奇陽主一身之陽, 奇陽虛損, 五臟之陽亦受累及, 脾陽、腎陽、心陽、肝陽都無一側外, 氣屬陽,

則心氣、肺氣、腎氣、脾胃之氣不能倖免, 周身氣血津液、肌肉筋骨均可累及。 心主血脈, 肺主呼吸, 心肺同居上焦, 宗氣積於胸中, 貫心脈以行呼吸, 心肺氣虛, 則少氣懶言, 聲音嘶啞, 甚則可見呼吸困難之危象。 脾胃共居中焦, 氣機升降之樞紐, 脾主升清, 胃主降濁, 氣機乖亂, 清陽陷於下, 濁氣積於上, 則上有飲食嗆咳, 吞咽困難, 下有四肢困頓, 甚則臥床不起, 上述心肺脾胃病變常見於重症肌無力危象。 肝開竅於目, 肝血不足不能榮養於目, 常見斜視、歧視諸症。 腎元虧虛, 真元頹敗, “骨痿不能起于床”, 常伴形寒肢冷。 吳鞠通也認為奇經為病, 亦可影響臟腑, 所以立足於治療奇經為主, 輔以臟腑的調節方式, 強調“兼而有之, 當兼而治之”。

同時五臟的病變也會累及到奇經,

凡肝腎脾胃等臟腑之病, 久虛不復, 精血虧損, 必然影響奇經。 這是因為正經氣血衰憊, 而貯藏調節正經氣血的奇經也會隨著正經的衰憊而枯涸, 如肝腎虛損, 精血匱乏, 必然累及奇經受損, 此葉天士所謂:“下元之損, 必累八脈”, “肝血腎精受戕, 致奇經八脈中乏運用之力”, 反映出葉氏重視奇經病變與臟腑相關的整體論治觀。 奇經病變結合五臟分證, 能夠更清晰地反映各種不同類型重症肌無力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