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通七巧,美顏須知道

"一竅不通"這個成語, 大家都很熟悉, 意思是說一個人很愚鈍, 不聰明、不懂事。 但其實這個成語本來的意思, 不光是說一個人愚鈍, 還含有閉塞導致虛妄、狂躁之意。 比如《呂氏春秋》有這樣一段文字:

(紂王)殺比干而視其心, 不適也。 孔子聞之曰:其竅通, 則比干不死矣。

紂王把比干挖腹剖心, 孔子評價說, 如果紂王的心竅是通的, 那比干就死不了。 意思是說, 紂王七竅不通, 導致性格殘暴。

當然, 這裡的竅指的是心臟上的。 古人對心臟並不十分瞭解, 認為心臟有七竅, 七個竅必須都很暢通, 人才聰明, 性格也會平和。

如果堵了, 就會出問題。 "七竅通了六竅一一竅不通"這條歇後語,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隨著對心臟認識的逐步深入, 人們知道心臟上是不可能有這麼多"竅"的, 除非你得了心臟病。 於是, 醫者們開始關注面部的七竅, 並發現了它們和五臟的內在關聯。 於是, 我們在《黃帝內經, 靈樞, 脈度》中看到了這樣的文字:

五藏常內閱於上七竅也。 故肺氣通於鼻, 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 心和則舌能知五陡矣:肝氣通於目, 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於口. 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於耳, 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五臟不和, 則七竅不通;六腑不合, 則留為癰。

翻譯成現代的文字, 就是:

五臟的精氣, 在體內"遊歷"一番之後, 在面部和七竅有所體現。 肺氣上通於鼻, 肺氣調和了, 鼻子才能聞出香臭;心氣上通於舌, 心氣調和了, 舌頭才能辨別味道;肝氣上通於眼, 肝氣調和了, 眼睛才能辨別顏色;脾氣上通於嘴, 脾氣調和了, 嘴才能辨別五穀之香;腎氣上通於耳朵, 腎氣調和了, 耳朵才能辨別聲音。

如果五臟功能不和諧,

就會導致七竅不通;六腑的功能不和諧, 就會氣血瘀滯, 從而發生癰疽。

重點說一下眼睛。 我們常說,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一個人可以用嘴巴說假活, 卻很難用眼睛騙人。 所以, 如果有人對你說謊, 那他除非經過專業的特工訓練, 眼神往往遊移不定。

眼睛為什麼難以說謊?核心的問題在於, 人的細微的心理活動都會引起"五臟六腑之氣"的變化, 而這種氣的變化會很直接地體現於眼睛上。 《黃帝內經, 靈樞, 口問》在闡述"眼睛為什麼會流淚"的時候, 有過如下論述。

黃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 何氣使然?

岐伯曰:心者, 五臟六腑之主也;目者, 宗脈之所聚也, 上液之道也;口鼻者, 氣之門戶也。 故悲哀愁憂則心動, 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搖則宗脈感, 宗脈感則液道開, 液道開故泣涕出焉。

大意是說, 心是五臟六腑的主宰, 眼睛則是很多經脈聚集的地方。 人一旦悲哀憂傷, 就會心神不寧;心神不寧導致五臟六腑不安;五臟六腑不安, 又會導致全身經脈震動。 全身經脈一動, 經脈彙集的眼睛部位就會把眼淚的通道打開, 眼淚、鼻涕就下來了。

總之, 養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保養眼睛, 不僅要大, 還要有神。 水汪汪的大眼睛, 能為美貌加不少分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