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髓核的病理階段分為三期
突出前期:髓核因退變或損傷可變成碎塊狀物或瘢痕樣的結締組織, 變形的纖維環可因反復的損傷而變薄變軟或產生裂隙。 此期病人有腰痛或腰部不適。
突出期:當椎間盤壓力增高時, 髓核從纖維環薄弱處或裂隙處突出。 突出物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而產生放射性下肢痛。 壓迫馬尾神經時可出現大小便障礙。
突出晚期:腰椎間盤突出後病程較長時, 椎間盤本身和鄰近結締組織發生一系列繼發性病理改變, 如:椎間盤突出物鈣化;椎間隙變窄, 椎體邊緣骨質增生;神經根損害變性;繼發性黃韌帶肥厚;關節突間關節增生;繼發性椎管狹窄。
(2)根據髓核突出的形態分為三型:
隆起型:突出物多呈半球狀隆起, 表面光滑。
破裂型:突出物不規則, 呈碎片狀或菜花樣, 常與周圍組織粘連。
游離型:常因纖維環完全破裂, 髓核碎片經破裂處突出, 游離到後縱韌帶下並進入椎管。
(3)根據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五型:目前臨床上根據髓核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為前方突出、後方突出、側方突出、四周突出、椎體內突出, 以後方突出多見。 後方突出又分為旁側型和中央型。
旁側型:髓核突出後位於椎管後側, 突出物壓迫神經根, 引起下肢根性放射痛。 根據突出物的頂點與神經根的關係, 旁側型又分為根肩型、根腋型、根前型。
中央型:髓核從椎間盤的後方中央突出,
通過硬脊囊壓迫神經根和馬尾神經而引起神經根或馬尾經的損害。
根據髓核的位置,
中央型又分為偏中央型和中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