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 端午時值疫病流行的季節, 蚊蠅孳生, 百蟲活躍, 俗稱“惡月”, 加之端午這天是五月初五, 五月是獨月, 五日也是獨日, 獨月獨日被喻“毒氣”沖天, 漢朝起就有“五月到官, 至免不遷(升遷)”、“五月蓋屋, 令人頭禿”俗諺。 好在, 我們的先人早已學會了一套“以毒攻毒”的生存智慧, 於是有了今天人們餐桌上的“五紅”。 時至今日, 它們, 不僅僅是我們舌尖上的美食, 更是中華民族一種文化的根, 永遠傳承。
一、適當進補
端午期間氣溫高, 濕度大。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 人體各種生命活動較為亢進, 能量與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
二、宜吃性涼食物
飲食上宜吃一些性涼、性寒而味苦的食物, 不宜吃辛辣、辛熱及過於油膩的溫熱食品。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 吃寒涼食物要有度, 量不要太過, 過量會損傷人體脾胃。 二是清熱利濕、健脾養胃。 夏季濕氣重, 常會影響人體的脾胃功能,
三、服用滋膩性質的補品
常用的滋補食品有豬肉、牛肉、羊肉、母雞、鵝、鴨、鱉、海參等, 滋補藥物有熟地黃、鱉甲等, 也可以補充一些人參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人參皂苷Rh2, 它可以平衡免疫系統, 提高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因數的活性, 抗疲勞。 此外, 西瓜、冬瓜、苦瓜、絲瓜等水果蔬菜也可以經常食用, 它們都具有清熱解毒、去暑解乏、清心明目的功效。
四、端午慎喝雄黃酒
雄黃味苦、性溫、微辛、有毒, 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內服。 其中, 最特別的是, 雄黃雖可泡酒喝, 但由於雄黃有腐蝕之力, 所以一定要遵醫囑,
五、吃粽子不可貪多
粽子屬於高熱量、不易消化的食品, 在食用時應注意量的控制。 除了必須注意分量的控制外, 還要採用包健康粽的做法, 即將粽子的用料調整, 用部分雜糧米代替, 如此可增加纖維質及維生素、礦物質。
六、主副食要搭配
在節假日的飲食中, 菜肴豐盛, 往往存在肉類過多、過於油膩的特點。 建議要注意主食與副食的搭配, 提倡以素食為主, 葷素搭配。 葷素搭配平衡能夠激發人的食欲, 保證營養平衡。
七、零食以開胃類的為主
端午節裡, 本身粽子就已經很難消化, 再加上豐盛的節日大餐, 人們的腸胃一般都被堆得滿滿的, 此時選擇的零食應以開胃、理氣、消脹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