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佳節, 昔日幾個要好的大學同學約好聚在一起搓一頓。 席上的山珍海味讓我食欲大開, 已記不得自己吃了幾碗飯, 更弄不清自己將多少山珍海味塞進了口裡, 總之, 一桌好菜, 最後剩餘的全讓我一個人 “消滅”了, 大家都說我真能吃。
然而, 淩晨我卻被老同學送進了醫院。 “他怎麼還跟在校那會兒一樣, 肚子管不住嘴呀!”當年的老班長說。
我是 60年代初出生的, 母親說, 我在她肚子裡也沒吃飽過, 呱呱墜地後母親的奶汁也少, 奶水不夠就東挪西湊地給我喝點菜汁或吃些紅薯漿。 依稀記得, 到了五六歲,
好不容易盼到了過年, 家裡做了糯米糍粑, 還有紅薯餅, 哇 ——太美味了, 太誘人了。 我拼命地吃, 不顧一切地吃, 那種滋味真像成了神仙, 實在是太爽啦!沒想到, 晚上一躺到床上睡覺, 肚子裡的東西就猛往喉嚨沖, 我反射性地坐直身子, 感覺似乎好些, 再試著躺下, 這次無法控制了, 肚裡的東西一下全被吐了出來。
有了第一次, 第二次第三次也跟著來了, 每到過節, 有好吃的我都會讓嘴巴得到盡情的享受, 可肚子卻要 “造反”。
這次差點把命丟了的經歷並沒有讓我與狂吃絕緣, 有得吃, 我照樣吃, 只是稍微收斂了一下, 沒有再發生吐得暈過去的險情。
直至長大了上大學念書, 也經常不管不顧地吃, 先滿足嘴巴享受的欲望, 再解決肚子難受的問題。 有時早上吃下十來個饅頭, 肚子飽得可以管一天, 酸嗝常打, 甚至到了中午還不得不去打一場球, 再洗個冷水澡, 才感到舒坦些。
我感到很困惑, 小時候只顧吃不管肚子容量還可以理解,
醫生點評:
從上文來看, 主人公已經不僅是貪吃那麼簡單了, 而是罹患了一種疾病, 醫學上稱之為 “貪食症”, 或者叫做“神經性多食症”。
貪食症是一種強迫行為, 亦由社會、心理、生理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引起。 貪食症的特點是狂飲暴食, 通常是吃下很多高能量的食品, 隨後出現嘔吐或腹瀉。
貪食症的病因不是很明確, 但出現貪食症者,
專家對貪食症的研究表明, 貪食症者想徹底回避某些(某種)食物, 卻常常引起逆反心理, 結果不僅吃得過癮, 而且可能過量, 之後是深深的自責, 試圖下一次回避這些食物, 然而結果卻是再次飽吃一頓和隨之而來的後悔。
貪食症的治療目的是説明病人克服過度 飲食 的強烈欲望, 糾正異常的進食行為, 保證 飲食 的規律性。 飲食 上給予適當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