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我們身體中比較重要的器官, 相對而言也比較脆弱, 現代很多的人因為快節奏的生活而導致胃出現了很多問題, 所以大家日常調理保養變得異常重要。 那麼你知道胃不好怎麼辦嗎?胃不好怎麼調理呢?今天小編在這裡就給大家介紹一些養胃的食物和食療方, 感興趣的親們快來看看吧。
養胃的食物
1.黑木耳
養生專家指出, 冬季養生要多吃黑食, 黑木耳就是一個代表。 黑木耳有滋養強壯、補血、滋陽潤燥、養胃通便等功用, 朋友們日常不妨多吃。
2.白菜
白菜, 最常見不過了, 這個可是冬天最“補”的蔬菜之一。
3.蘿蔔
蘿蔔有抗癌、消食、化痰定喘、清熱順氣、消腫散瘀之功能, 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 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民間稱之為“小人參”。
4.土豆
土豆簡直是小編的最愛, 土豆具有和胃調中、益氣健脾、強身益腎、消炎、活血消腫等功效, 可治療消化不良、習慣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關節疼痛、皮膚濕疹等症。 在春運出行期間, 不妨多吃一些土豆, 幫助消化。
5.板栗
專家表示, 板栗既是果又是菜。 用板栗熬粥、燉菜、做餡, 做出了粳米栗子粥、栗餡豆包、黃花煲栗子等美味。 冬季食用板栗, 可以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 尤其是粳米栗子粥, 不論大人孩子,
6.黃豆
黃豆含的蛋白質高達40%, 還含有較多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 在“冬補”過程中, 很多“養身達人”就常吃一些黃豆菜肴, 如:早晚兩餐喝豆漿, 中餐吃些黃豆芽、燉豆腐、煸豆腐皮等。 有些達人還以黃豆為主料, 開發出了豆麵餑餑、豆麵糊糊、豆腐海帶湯等鮮美主副食。
養胃食療方
1.薏米扁豆化濕粥
做法:粳米50克, 薏仁、扁豆各30克, 荷葉、佩蘭各15克。 薏仁、扁豆用溫水浸泡2~3小時, 再與粳米、荷葉一起煮半小時, 收鍋前加入佩蘭。
專家點評:薏仁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扁豆甘淡溫和、健脾化濕, 主要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者;
適用人群:此方適合口甘苔膩及濕氣引起的嘔吐、腹瀉、胸悶的人群。
2.紅參苓術燉牛腱
做法:紅參、雲苓8克、白術3克、牛腱150克、薑片適量。 將牛腱洗淨切片, 再與洗淨的藥材一起放進燉盅內, 加清水300毫升, 隔水燉2小時即成。
專家點評:紅參味甘微苦性平, 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凡氣血津液不足之症皆可應用。
雲苓味甘淡性平, 健脾利水, 寧心安神。 白術味甘微苦, 性溫, 健脾燥濕、利水、安胎。 牛腱性平味甘, 能補中益氣。
適用人群:脾胃虛弱所致的胃脘脹痛、腹痛泄瀉、食欲不振者;病後體弱、營養不良者。
3.扁豆苡米燉雞腳
做法:雞腳100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雲苓6克、生薑1片。 將雞腳去衣洗淨飛水, 再與洗淨的藥材一起放進燉盅內, 加清水300毫升, 隔水燉2小時調味後服用。
專家點評:扁豆味甘性溫, 補脾而不膩, 性溫而不燥;苡米味甘淡、性平, 而強筋骨之效以雞腳為最。
適用人群:因脾虛濕重所致之胃腸炎而見大便泄瀉者尤佳。
4.紅參石斛竹絲雞
做法:紅參3克、石斛3克、竹絲雞150克、薑片適量。 將竹絲雞去毛洗淨切塊, 再與洗淨的藥材放進燉盅內, 加清水300毫升, 武火隔水燉2小時即可。
專家點評:紅參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石斛味甘性平, 養胃陰、生津液、滋腎陰、潤肺補脾除虛熱。 烏雞治虛勞、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帶下等症。
適用人群:氣陰兩虛之人而見神疲乏力、虛勞煩熱、口乾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