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腸道氣囊腫症

1病因

發病原因尚不清楚, 一些作者認為胃腸道黏膜有破損時, 腸道氣體可自破損處進入腸壁。 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 氣體可能自破裂的肺泡進入縱隔, 並沿主動脈及腸系膜血管周圍到達腸系膜、胃腸韌帶和腸壁漿膜下。 也有些作者認為腸道氣囊腫系由於腸壁淋巴管內細菌感染形成。 還有一些作者認為, 營養不良食物中缺乏某些物質或碳水化合物代謝障礙等導致腸腔內酸性產物增多, 可能使腸黏膜通透性增加, 酸性產物與腸壁淋巴管內鹼性碳酸鹽結合, 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與血中的氮氣交換而形成氣體囊腫。

2臨床表現

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 以30~50歲之間較多見。 男性多於女性, 約為女性的三倍。 85%腸道氣囊腫是繼發於潰瘍合併幽門梗阻、炎症性腸病、胃腸道腫瘤以及慢性腸梗阻等, 其症狀則主要為原發疾病的表現。 少數不伴其他胃腸疾病者稱作“原發性”腸氣囊腫症, 在疾病某一時期大多出現胃腸症狀, 如發作性腹瀉持續幾日或幾周, 大便稀含有很多黏液和氣泡, 腹痛伴便秘或大便變細, 便血也不少見。 如腸氣腫位於小腸而廣泛, 可發生吸收不良綜合征, 而可發生小腸麻痹、腸套疊或腸扭轉, 氣囊腫有時自行破裂引起氣腹而不伴有腹膜炎表現, 偶爾本病可引起腹膜粘連, 黏膜下囊腫堵塞腸腔而導致腸梗阻。

暴發性腸氣囊腫症多發生在有急性腸道感染及腸壁壞死時, 這種患者常有自身免疫缺陷。 臨床表現有明顯的中毒症狀和腹膜刺激征。

3檢查

1.腹部平片

採取臥位及直立位平片, 攝片前宜清潔灌腸。

2.X線鋇餐

可進一步明確平片的發現和肯定氣囊腫的分佈部位及範圍, 常有下列表現:在充鋇腸腔邊緣有大小不等的囊狀透光區, 如氣囊在漿膜下, 透光區常位於充鋇腸腔輪廓之外緣。 若氣囊凸入腸腔之內則在腸腔邊緣可見較透亮的息肉樣的充盈缺損。

3.纖維內鏡檢查

結腸氣囊腫在做內鏡檢查時, 可見黏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圓形隆起, 黏膜表面光滑完整, 基底較寬, 無莖蒂。 以鏡身壓擠腫物時可改變其形狀,

取活體組織檢查多為正常黏膜, 當囊腫被鉗破後, 腫物可消失。

4診斷

該病較少見, 臨床上很少能單獨作出診斷。 對有腹部隱約不適的患者, 腹部透視如發現膈下有游離氣體而無腹膜炎時, 應考慮本病的可能性。 診斷主要依靠X線與內鏡。

5鑒別診斷

1.腸源性囊腫

該病往往發生在回腸遠端, 位於腸壁內, 多見於兒童, 且一般為單發腫物。

2.結腸息肉和惡性腫瘤

鑒別主要依靠X線鋇餐和內鏡檢查。 X線鋇劑檢查時, 息肉或腫瘤引起的充盈缺損不因鋇劑充盈量的多少而發生大小和形態的改變, 且其密度較氣囊腫所致充盈缺損為高。 結腸鏡及活組織檢查可確診。

3.腸淋巴管瘤

手術探查外觀相似, 唯囊內含有液體。

6併發症

可導致消化道出血、腸梗阻、腸扭轉、氣腹等併發症。

7治療

無特殊治療方法, 如無明顯症狀, 可進行臨床觀察, 無需特殊治療, 有時囊腫可自行消失。 如有明顯的腹部不適、腹脹、腹瀉等臨床症狀時, 可行氧吸入治療。 氣囊內氣體主要為非氧成分, 血中高濃度氧通過梯度彌散將囊內氣體消除, 氧進入囊腫後很快被組織代謝利用而消失。 當氣囊腫本身引起腸梗阻的治療。 在需手術治療時, 如病變只限於一般腸袢, 可作腸部分切除及吻合術, 如病變廣泛則應以緩解梗阻為主。 如腸氣囊腫伴隨其他疾病如幽門梗阻、炎症性腸道疾病, 消化道惡性腫瘤等, 則應針對這些原發疾病進行治療。 暴發性腸氣囊腫症應在用廣譜抗生素控制感染及胃腸減壓的同時進行手術治療,

這類病人預後不佳, 手術死亡率高。

8預防

該病無有效預防措施, 早發現早治療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腸道氣囊腫症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腸道氣囊腫症的臨床表現為腹瀉持續幾日或幾周, 大便稀含有很多黏液和氣泡, 腹痛伴便秘或大便變細, 期間便血也不少見。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