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八大秘笈幫家庭巧婦做好清蒸魚

魚肉鮮嫩肥美, 特別是清蒸魚, 深受很多清淡口味人群的喜愛。 怎麼做一道好吃的清蒸魚呢, 八大秘笈就可以幫家中巧婦輕鬆搞定。

1、魚的大小宜適中

魚的重量控制在600克左右, 這樣大小的體積, 擺在魚盤中, 看上去美觀, 而且生熟火候好把握;

2、魚的處理有講究

收拾魚時, 可將魚脊骨從腹內斬斷(用刀尾鋸斷), 以防魚蒸熟後由於魚骨收縮而使魚的整體變形, 但如果您的手藝比較生疏, 不斬也行, 免得還沒開始蒸, 就把魚糟蹋變形。 將魚收拾乾淨後, 在魚體兩側抹勻豬油(清油也湊合啦), 再沾少許白酒(你也可以嘗試沾些洋酒,

也許又開創出新口味);

3、如何使蒸出的魚形體飽滿

將約50克肉餡拌入一點醬油、麻油、鹽、薑末、香菇末後放入魚腹中, 既可使魚味更鮮又可撐起魚腹, 使蒸出的魚形體飽滿;

4、薑蔥切絲有細節

取大塊老薑, 取最長段切成均勻漂亮的細長絲, 將大蔥取中段(不清不白處, 與薑絲等長)切絲, (為了美觀, 誘發食欲)鋪在魚盤上, 將魚入盤後再在魚身上撒些蔥薑絲;

5、宜開水蒸魚

一定要在蒸鍋水開後, 再將魚入鍋(千萬別涼水將魚上鍋蒸, 那就砸鍋了。 很多清蒸菜的秘訣都是水開後食物入鍋蒸);

6、時間火候很關鍵

蒸6-7分鐘即關火(火候是頂級秘訣);

7、關火後不宜立即出鍋

關火後, 別打開鍋蓋, 魚不取出鍋, 利用鍋內余溫“虛蒸”5-8分鐘後立即出鍋,

再將預先備好的調料(醬油、醋、清油、很少的鹽或不放鹽)淋遍魚身(不能放味精, 以求清淡、鮮嫩), 再隨意擺上幾根散香菜後上桌開吃。

8、補充要點:

1、如果是清蒸蓮魚或草魚等稍大的魚(重量應控制在1000克左右), 蒸的時間還可以再延長2-3分鐘, 但不要太長時間。 別忘了“虛蒸”招數。

2、蒸稍大的魚時, 可在魚身下架兩根筷子, 使魚離開底盤架空, 魚身全面遇熱快熟, 出鍋後, 在廚房裡, 悄悄把筷子撤出, 別讓吃客發現你的竅門。

3、蒸稍大的魚時, 還可以將魚立起來(象魚在水裡遊動的樣子)蒸。 這時, 可用一節約5釐米長的大蔥撐開魚腹, 使魚平穩立住, 在魚身兩側扣放兩個小陶瓷碗固定魚身(魚腹內不放肉餡)。 此時, 還可以在魚身兩邊各側刨三刀,

並在每個刀縫處夾入一片薑。 魚蒸熟後, 將小碗撤走再上桌。

4、也可以將調好的、準備最後淋在魚身上的(醬油、醋、油)汁放在一個小碗裡, 與魚一起上鍋蒸, 待魚出鍋後, 將此調料也從鍋中取出, 澆在魚身上, 這樣的澆汁與前面的生汁相比, 少了一些生澀, 魚味更溫香柔和, 適合老年人和喜歡清淡者的口味。

吃魚有哪些好處?

吃魚的好處可是多多, 魚不僅味道鮮美, 而且營養價值極高, 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2倍, 且屬於優質蛋白, 人體吸收率高。 魚含有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等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 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

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 但其中的Ω-3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祖國醫學對魚的食用和醫用價值更是推崇備至, 國人幾乎逢宴必有魚, 所謂年年有“魚”, 吉慶有“魚”。 按中醫理論, 吃魚尚要講究對症。

鯽魚 味甘性溫, 功效為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 主治浮腫、腹水、產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症。

帶魚 可補五臟、祛風、殺蟲, 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乾燥者尤為適宜。 常吃帶魚可滋潤肌膚, 保持皮膚的濕潤與彈性, 還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輔助療法。

青魚 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 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濕痹、瘧疾、頭痛等症。 青魚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黑魚 有祛瘀生新、清熱祛風、補脾利水之功效, 能補肝腎、治浮腫、腳氣、疥癬等症,

對婦女血虛體弱、月經不調以及病人術後恢復尤有益。

鯉魚 味甘性溫, 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 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症。

草魚 味甘性溫, 有平肝、祛風、活痹、截瘧之功效。 古人認為, 草魚肉厚而松, 治虛勞及風虛頭痛。

鰍魚 又名泥鰍, 味甘性平, 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 泥鰍肉質細嫩, 營養價值很高, 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鰍魚可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症。

學會以上的清蒸魚技巧, 結合魚的特性, 來為家人做一道美味又健康的魚大餐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