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息肉該割還是留?

息肉不大隱患大

胃腸息肉是指隆起於胃腸黏膜上皮並向胃腸腔突出的局限性病變。 根據息肉所處消化道部位的不同, 分別稱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腸息肉、大腸(結腸和直腸)息肉等, 其中以胃息肉和大腸息肉最常見。 息肉大多為單發, 多發約占20%, 少數患者胃腸道內息肉數量很多, 稱為胃腸道息肉綜合征。

作為消化道常見疾病, 胃腸息肉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症狀。 但到後來胃息肉可能會出現打嗝、上腹脹痛、反酸、噁心、嘔血、黑便等症狀;腸道息肉會出現腹瀉、便秘、腹痛、腸鳴、便血等症狀。 通過胃鏡、腸鏡檢查,

胃腸道息肉可以確診。 實際上很多息肉患者正是因為胃腸不舒服到醫院檢查, 或是在體檢時才發現長息肉的。

對於大家十分關心的息肉會不會癌變這個問題, 臨床上之所以主張發現息肉不管大小、多少, 都應切除, 除了息肉不斷長大會引起上述一系列胃腸不適外, 最關鍵的一點是擔心其癌變。 息肉按組織學特點可分成四類:腺瘤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

其中, 炎症息肉與腸道的炎症反應有關, 生長十分緩慢, 基本不會癌變。 而腺瘤性息肉又可分為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絨毛腺管狀腺瘤三種。 研究表明, 腺瘤性息肉癌變率為5%-40%;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 為25%-72%;錯構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癌變率極低。

此外, 息肉越大, 個數越多, 癌變的概率也越大。

微創手術較理想

過去發現胃腸息肉, 如果不大, 個數不多, 又沒有明顯不適症狀, 醫生之所以建議暫不手術, 注意觀察, 主要是受當時的醫療技術條件限制。 常主任說, 那時切息肉需剖腹, 手術創傷大, 所以權衡得失, 能不做的就不做。 而現在不同了,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 特別是內鏡技術的成熟, 現在切息肉很少用傳統的剖腹手術, 而是在內窺鏡的幫助下, 採用微波、鐳射、電凝、氬氣刀等微創方法, 操作簡便, 患者基本無痛苦, 費用又低, 併發症較少, 且一次能摘除多枚息肉, 獲得整個息肉的病理檢查結果。 故現在主張, 發現息肉最好切掉。 但是, 究竟採取哪種手術方法,

還是應根據息肉的形狀、大小來決定。 另外, 應用微創方法切息肉也有禁忌症, 手術品質的高低與醫師的經驗技術責任心有關, 所以病人在選擇手術方法時首先應選好醫院和醫生。

由於胃腸息肉的生長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與慢性炎症、便秘、機械刺激及愛吃肉等有關, 因此, 飲食清淡, 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肉類、海鮮,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少吃辛辣食物, 少飲酒, 均有助於預防胃腸息肉的發生。 年齡超過40歲、曾發現過胃腸息肉、患有慢性胃腸炎且反復發作、有胃腸息肉家族史的人, 需定期進行胃腸鏡檢查, 以便及時發現和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