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剩菜剩飯的6大危害||剩菜剩飯該怎麼吃

勤儉節約是美德, 剩菜剩飯也不浪費是很多老一輩的生活習慣。 尤其是春節期間, 剩飯剩菜更是天天有頓頓有, 老人們不捨得把剩了很多天的飯菜倒掉, 因而每餐幾乎都有剩菜上桌, 而且不是剩了一次兩次的飯菜。 我們不講求鋪張浪費, 但是剩飯剩菜多吃對身體並沒有好處。 即便是偶爾吃吃, 也要注意科學的吃法。 新聞也有報導吃了剩飯剩菜導致食物中毒的事例, 這不禁讓人有點害怕。 那麼, 就讓蝌蚪君為大家找一些既安全又節約的好方法去處理剩飯剩菜吧!

警惕!隨意吃剩菜剩飯的6大危害

1. 隔夜菜產致命亞硝酸鹽

有些隔夜菜特別是隔夜的綠葉蔬菜, 非但營養價值不高, 還會產生致病的亞硝酸鹽。 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 更是吃不得。 空氣中的有害細菌會在2個小時內附著在剩菜上開始繁殖, 大家都知道蛋白質和脂肪在細菌的作用下, 大部分都會產生有害物質, 如硫化氫、胺、酚等, 這些物質對人體有害。

在冬季, 有些家庭認為天氣寒冷, 剩菜不用放冰箱, 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 但並不等於把蔬菜放進冰箱就完全可以放心了;時間長了, 亞硝酸鹽的含量仍然會增加。

2. 不同種類不同部位的蔬菜危害大小不同

不同種類的蔬菜在相同儲藏條件下, 亞硝酸鹽的生成量是不一致的。 通常莖葉類蔬菜最高,

瓜類蔬菜稍低, 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 如果同時購買了不同種類的蔬菜, 應該先吃莖葉類的, 比如大白菜、菠菜等。 特別提示:常溫下, 存放到第二天產生亞硝酸鹽較多的有菠菜、菜花、豆角、甘藍、青椒, 菠菜中的亞硝酸鹽遠遠超過其他蔬菜。 產生亞硝酸鹽較少的有番茄、萵筍、韭菜、西葫蘆、茄子、蒜薹、胡蘿蔔、芹菜。

3. 亞硝酸鹽是怎麼產生的及危害

炒熟後的菜裡有油、鹽, 隔了一夜, 菜裡的維生素都氧化了, 使得亞硝酸含量大幅度增高, 進入胃後變成亞硝酸鹽, 硝酸鹽雖然不是直接致癌的物質, 但卻是健康的一大隱患。 亞硝酸鹽進入胃之後, 在具備特定條件後會生成一種稱為NC(N—亞硝基化合物)的物質, 它是誘發胃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天氣熱的時候, 隔夜的飯菜受到細菌污染, 會大量繁殖, 很容易引發胃腸炎, 食物中毒。

4. 剩菜剩飯再次加熱不一定能減少危害

常有人把剩下的飯菜一次次地加熱, 以為這樣就可以防止飯菜腐敗。 其實從醫學角度分析, 這種觀點並不全正確。 因為有些食物的毒素僅憑加熱是不能消除的。 通過100℃的高溫加熱, 幾分鐘即可殺滅某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 但是對於食物中細菌釋放的化學性毒素來說, 加熱就無能為力了。 加熱不僅不能把毒素破壞掉, 有時反而會使其濃度增大。 而亞硝酸鹽經加熱後, 毒性會增強, 嚴重的還可導致食物中毒, 甚至死亡。 另外, 像發芽的土豆中含有的龍葵素、黴變的花生中所含的黃麴黴素等都是加熱無法破壞掉的。

因此,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剩菜只要熱熱就行了, 最好還是吃多少做多少。

5. 最容易引起中毒的水產品

魚、海鮮類, 再次食用前必須加熱更長時間, 因為空氣中的有害細菌會黏附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上繁殖, 如果加熱不夠, 殺不死這些細菌, 人一旦吃了, 極易發生食物中毒。

6. 澱粉類食物也會產生有害物質

澱粉類食品也最好一次吃掉, 年糕等食物最多保存4小時, 在沒有變味的情況下食用也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 米飯、饅頭等主食最好在第二天吃完, 因為澱粉類食物容易滋生葡萄球菌和黃麴黴毒素。 這些有害物質高溫加熱下也無法被殺死。 米飯最好是隨煮隨吃, 最多是隔餐, 但不要隔夜。

剩菜剩飯怎麼吃才科學健康?

日常生活中, 剩菜剩飯是很常見的現象, 尤其是過節聚餐的時候, 剩菜剩飯更不可避免的出現。 有人說剩菜剩飯易致癌, 所謂“食之有道”, 專家支招, 告訴你剩菜剩飯怎麼吃才健康。

1. 剩葷不剩素 涼菜都別留

首先, 剩菜常有亞硝酸鹽過量的問題。 其次, 素菜中豐富的一些維生素會因加熱而流失, 營養損失嚴重。 食物中還有些不太怕熱的營養素, 比如說鈣、鐵等礦物質。 這些營養素人們通常會通過魚肉等葷菜攝取, 因此熱一回, 營養損失不會非常嚴重。 所以, 無論是從營養還是安全的角度, 都儘量不吃剩的蔬菜。 此外, 需要提醒的是, 涼菜不論葷素最好都不吃剩的, 因為如果不經加熱, 其中的細菌不易被殺死, 容易導致腹瀉等不適。

2. 不怕麻煩 分類存放

剩菜保存條件一定要格外注意,涼透後應立即放入冰箱。晾涼再放是因為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食物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黴菌生長,從而導致冰箱裡的食物黴變。涼透後,要及時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不同剩菜,一定要分開儲存,可避免細菌交叉污染。還需要用乾淨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把碗盤附上一層保鮮膜。剩菜存放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產生了亞硝酸鹽以及黃麴黴素等,加熱就起不到作用了。

3. 葷菜高溫回鍋 海鮮放薑蒜

除了合理儲存,回鍋加熱也是保障健康的關鍵。不同剩菜,加熱也各有技巧:剩菜中,屬魚蝦蟹貝最不耐放,即使在低溫下儲存,也會產生的細菌,容易變質。所以,加熱時最好再加點酒、蔥、薑、蒜等佐料,這樣不僅可以提鮮,還具有一定殺菌作用,能防止引起腸胃不適。與海鮮蔬菜相比,肉類比較不易產生亞硝酸鹽等致癌物,但一定也要將其熱透,最好加熱10分鐘以上,或微波加熱1分鐘以上。加熱時,不妨加點醋,肉類富含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受熱後,會隨著水分溢出。這些物質遇上醋酸就會合成醋酸鈣,有利人體的吸收和利用。

4. 剩菜大變身

上頓吃,下頓吃,沒有了新鮮感,剩菜往往還容易被剩下。為了健康,上頓的剩菜,下頓一定要吃完,否則要堅決扔掉。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想像力,來次"剩菜大變身"了。肉類涼拌、炒菜皆可。醬牛肉、醬肘子等最簡單的變身方法就是涼拌,可把肉切片與新鮮蔬菜、調味料一起拌勻;也可以與胡蘿蔔、芹菜等蔬菜同炒。還可把醬肉剁碎,與青椒丁、香菜末等拌在一起,加在燒餅裡做成肉夾饃。如果家中有小孩,把醬牛肉拍散剁碎,加鹽、糖、醬油炒成肉鬆佐餐也不錯。煎炸魚類,加熱後往往口感又老又硬,其實可以加入彩椒、胡蘿蔔丁等重新紅燒,以醬油和糖調味,就成了一道新菜。

5. 剩飯做成粥和羹

家裡蒸米飯,一次容易多。剩飯除了炒飯、煮粥外,還可將其打碎,加豆腐和雞蛋做成米糊豆腐羹。此外,米飯還可以與土豆、肉末等攪拌,做成乾炸丸子。

特別提醒:老人千萬別把剩飯剩菜當做寶,不當的剩菜處理方法會導致老年人胃腸道疾病發作,輕則頭暈、心慌,重則嘔吐、腹瀉,有的還會因此而引發別的疾病。對於兒童也是,常吃剩飯,不僅會導致寶寶肥胖,還有可能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

總之,畢竟剩的還是不如新的好,如果能儘量合理飲食,就不會讓自己陷入剩菜滿冰箱的煩惱當中,更不會帶來健康隱患。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食用剩菜剩飯一定要注意健康,不要反復食用剩菜剩飯,如果為了節約,在做飯的時候就要控制好食量,儘量保證一餐吃完,這樣不僅不會浪費而且也能每餐都吃到新鮮的食物,對我們的健康也有很有保證。過節期間更要注意身體健康!

容易導致腹瀉等不適。

2. 不怕麻煩 分類存放

剩菜保存條件一定要格外注意,涼透後應立即放入冰箱。晾涼再放是因為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食物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黴菌生長,從而導致冰箱裡的食物黴變。涼透後,要及時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不同剩菜,一定要分開儲存,可避免細菌交叉污染。還需要用乾淨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把碗盤附上一層保鮮膜。剩菜存放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產生了亞硝酸鹽以及黃麴黴素等,加熱就起不到作用了。

3. 葷菜高溫回鍋 海鮮放薑蒜

除了合理儲存,回鍋加熱也是保障健康的關鍵。不同剩菜,加熱也各有技巧:剩菜中,屬魚蝦蟹貝最不耐放,即使在低溫下儲存,也會產生的細菌,容易變質。所以,加熱時最好再加點酒、蔥、薑、蒜等佐料,這樣不僅可以提鮮,還具有一定殺菌作用,能防止引起腸胃不適。與海鮮蔬菜相比,肉類比較不易產生亞硝酸鹽等致癌物,但一定也要將其熱透,最好加熱10分鐘以上,或微波加熱1分鐘以上。加熱時,不妨加點醋,肉類富含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受熱後,會隨著水分溢出。這些物質遇上醋酸就會合成醋酸鈣,有利人體的吸收和利用。

4. 剩菜大變身

上頓吃,下頓吃,沒有了新鮮感,剩菜往往還容易被剩下。為了健康,上頓的剩菜,下頓一定要吃完,否則要堅決扔掉。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想像力,來次"剩菜大變身"了。肉類涼拌、炒菜皆可。醬牛肉、醬肘子等最簡單的變身方法就是涼拌,可把肉切片與新鮮蔬菜、調味料一起拌勻;也可以與胡蘿蔔、芹菜等蔬菜同炒。還可把醬肉剁碎,與青椒丁、香菜末等拌在一起,加在燒餅裡做成肉夾饃。如果家中有小孩,把醬牛肉拍散剁碎,加鹽、糖、醬油炒成肉鬆佐餐也不錯。煎炸魚類,加熱後往往口感又老又硬,其實可以加入彩椒、胡蘿蔔丁等重新紅燒,以醬油和糖調味,就成了一道新菜。

5. 剩飯做成粥和羹

家裡蒸米飯,一次容易多。剩飯除了炒飯、煮粥外,還可將其打碎,加豆腐和雞蛋做成米糊豆腐羹。此外,米飯還可以與土豆、肉末等攪拌,做成乾炸丸子。

特別提醒:老人千萬別把剩飯剩菜當做寶,不當的剩菜處理方法會導致老年人胃腸道疾病發作,輕則頭暈、心慌,重則嘔吐、腹瀉,有的還會因此而引發別的疾病。對於兒童也是,常吃剩飯,不僅會導致寶寶肥胖,還有可能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

總之,畢竟剩的還是不如新的好,如果能儘量合理飲食,就不會讓自己陷入剩菜滿冰箱的煩惱當中,更不會帶來健康隱患。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食用剩菜剩飯一定要注意健康,不要反復食用剩菜剩飯,如果為了節約,在做飯的時候就要控制好食量,儘量保證一餐吃完,這樣不僅不會浪費而且也能每餐都吃到新鮮的食物,對我們的健康也有很有保證。過節期間更要注意身體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