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外科病如何選擇貼膏藥

膏藥是中醫外、傷科常用的外貼製劑。 將配方藥物浸於香油中5-7天, 再煎熬, 濾去藥渣, 再煎熬在油內加入適量的黃丹, 攪拌凝結而成, 叫膏藥肉, 再用竹棍或筷子趁熱將藥肉攤在紙、布或皮上, 叫膏藥。 古代醫書把膏藥稱為薄貼, 因為膏藥富有粘性, 貼敷患處能起固定作用, 在不同藥物的作用下, 使腫瘍能消腫止痛, 潰瘍能提膿去腐、生肌收口。 凡外科疾患如瘡瘍初起、成膿、漬後各個階段, 或禱核, 瘰鬁、癭瘤以及外在腫弼等, 均可以貼用。

臨床應用:配製膏藥的方藥有溫涼的不同, 其適應症也不同。 太乙膏性偏清涼,

有消腫、清火、解毒、生肌之功, 臨床用於陽證, 是腫瘍和潰瘍通用的膏藥。 陰證未潰者, 用陽和解凝膏, 因為它有溫經和陽、祛風散寒、調氣活血、化痰通絡的功用, 是寒病用熱藥的治療法則。 陽證用千捶膏, 因有消腫、解毒、提膿、去腐、止痛的功效, 瘡痔初起貼之能消, 已成膿貼之能潰, 潰後貼之能去腐, 一般用於癰、疽、疔、癤等一切陽證, 是熱病用寒涼藥的治法。 咬頭膏能蝕破疳頭, 一般適用於瘡瘍已成, 膿成未破者, 或用於不同意手術治療者。 應用於不同的疾病, 或同一種病的不同階段, 攤制膏藥的形式有厚薄的不同。 薄型的膏藥, 多適用於潰瘍, 宜於勤換, 可一日一換, 厚型的膏藥, 多適用於腫瘍, 宜於少換, 可以3-5日換1次。 膏藥有消腫、止痛、提膿、去腐、生肌、收口之功,
若與相應的外用藥物同時使用, 效果更好。 例如, 外貼膏藥治療陽證時, 在腫瘍上面或在膏藥上拯一薄層陽毒內消散蓋貼患部, 可提高療效。 同樣, 治陰證時同前法摻上陰毒內消散蓋貼患部。

膏藥治病, 只要適應症選擇恰當, 的確有操作簡便、療效可靠, 攜帶萬便等優點。 但是。 也有的人對膏藥不能耐受, 使用膏藥後皮膚起紅斑, 搔癢, 或發生水泡, 甚則濕爛等表現, 這叫膏藥風。 若潰瘍貼膏藥, 膿毒多排泄不暢, 膏藥本身又不能燥濕吸水, 膿毒浸漬瘡口周圍皮膚, 可引起濕疹等等。 若遇此種情況, 可改用油膏。 若在收口期貼膏藥, 促進生肌長度, 但不宜去之過早, 以防外傷, 再次染毒潰爛, 或形成搬痕久不消逅的弊端。

這些都是應該注意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