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兒科常用的藥物外治法

由於小兒服藥困難, 因此歷代醫家對外治療法十分重視, 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外治療法總的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手術或者配台器械在人體外部作治療的方法, 一類是把藥物應用於體表, 借助藥性的發揮, 或者借助冷熱溫度的刺激作用, 達到治療目的方法。 藥物外治法的種類甚多, 臨床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熏洗法

本法是利用藥液冼浴或水濕蒸氣熏燕體表的一種方法。 如治麻疹不透, 用浮萍, 蕪荽、白茅根煎湯乘熱熏洗, 既可以退熱, 又可促進疹點透發。 治療小兒脫肛, 用酸石榴皮, 白礬, 水煎乘熱熏洗肛門,

有澀腸固脫作用。 治嬰幼兒濕疹, 用荊芥、防風、艾葉、川椒、徐長卿、苦參等煎液, 乘熱熏洗皮膚濕疹處, 有祛風燥濕止癢作用。

蒸氣服入法

此法是借助蒸氣吸入器, 使藥液水熱氣由病兒口鼻吸入的一種療法。 如將白毛夏枯草, 板藍根、川芎等作成蒸氣吸入劑, 用蒸氣吸入器將藥物蒸氣直接噴射病人口鼻上, 通過蒸氣吸入, 治療新生兒肺炎。

塗敷法

這是用新鮮的藥物搗爛, 或用藥粉加入水、醋、香油等液體調勻, 敷於體表的一種外治法。 塗敷部位多在囟門、胸背、腹部、腮部、手足心等處。 如用仙人掌搗爛或用青黛冷水調勻, 塗敷腮部, 可以治療痄腮。 用白芥子末, 麵粉各等量, 加水調和, 以布包好, 敷於背部, 可以治療肺炎喘嗽,

痰鳴迫塞。 以鮮地龍搗爛, 白糖調和, 塗敷囟門, 以治驚風囟門腫凸等。

罨包法

本法是用藥研粉或搗爛置於局部肌膚上加以包紮的一種外治法。 如用蔥白, 生薑、豆豉、食鹽同搗爛, 罨包臍上, 治風寒積滯的腹部脹痛。 用梔子末、桃仁泥、麵粉、雞蛋清調勻, 罨包於足心, 治療驚風壯熱等。

熱熨法

這是將藥物炒熱, 用布包裹以熨肌表的一種治法。 如用食鹽炒熱, 或用豆豉、生薑, 蔥白、食鹽一同炒熱, 布包熱熨臍腹部治療腹部滿痛。 用生薑、鮮菖蒲、鮮艾葉搗爛, 與香油、醋同炒熱, 熨頭頂, 胸背、四肢, 以治風痰閉塞, 昏沉不醒等。

敷貼法

此法是用藥物製成軟膏, 或研成藥粉撒於膏藥上, 敷貼於局部的一種治法。 如用丁香, 肉桂, 麝香等藥來撒于普通膏藥上,

貼於臍部, 可以治療嬰兒泄瀉。 用大黃、芒硝, 蔥白搗成餅狀, 貼於胸背, 治療胸中結熱, 喘促疼痛等。

揩拭法

這是用藥液洗拭局部的方法。 如用野薔薇花露洗拭口腔, 治鵝口瘡。 野菊花、蒲公英煎液洗拭口腔治口瘡等。

吹法

吹法是將藥粉吹入鼻、咽喉、耳內的一種外治法。 如用皂角束吹鼻取嚏, 通關利竅, 治痰涎壅塞, 昏睡不醒。 用黃柏、冰片、雄黃、兒茶等為末吹耳, 治療粹耳。 用柿霜或西瓜霜或錫類散、冰硼等等吹喉, 治療咽喉腫痛。

滴耳法

滴耳法即把藥汁滴入耳內的治病方法。 如將地錦草搗爛取汁滴耳治療聹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