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按診包括按壓, 觸挾、叩扣皮膚、頭頸、胸脅腹背、四肢等部, 通過按診所搜集的異常變化, 以幫助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
皮膚
主要瞭解皮膚的寒熱、汗及潤與燥的情況。 皮膚汗多為表虛;無汗為表實。 皮膚發涼為寒證, 灼熱烘手為熱證。 皮膚按之凹陷為水腫, 乾燥而少彈性為津傷血燥。
頭頸部
要注意囟門的大小, 凹陷與隆起。 小兒囟門按之柔軟, 稍微凹陷, 12-18月即閉合。 如果囟門閉遲, 或大而邊緣軟的為腎氣不足, 若凹陷如坑, 稱為“囟陷”, 不是先天稟賦不足就是久病慢驚泄利, 陽氣不充;若囟門高腫隆起, 稱為“囟填”,
在小兒頸項兩旁, 若摸到比黃豆還大的結塊, 按之微痛, 多屆痰核;如連珠成串, 推之能移的是瘰鬁。 若結塊腫大, 按之疼痛, 伴有紅腫的多屬熱毒或“痰毒”。
胸脅背腹部
胸部以兩側對稱, 不高不陷, 叩之聲音清亮為正常。 若拒按而硬痛的, 多是結胸, 不痛而突起的是雞胸, 如胸脅觸及如珠狀成串及肋緣外翻的, 多是佝僂病。 胸高氣促, 按之灼熱的, 多因肺熱痰喘, 虛裡動而微弱, 觸之不甚明顯是宗氣已虛, 扣動而太過, 甚至引動衣服, 則是宗氣外泄。 脊膂高突, 按之不痛的為龜背。
左脅下按之有痞塊的, 多屬脾臟病變, 右脅下有痞塊, 較小而柔軟為正常, 如大而疼痛, 多是肝臟腫大。
四肢
主要檢查四肢關節有無腫痛、畸形, 以及手足冷熱等情況。 如關節腫大、疼痛, 多是風寒濕瘴, 紅腫熱痛的則是熱庳的證候。 一側或兩側肢體細軟無力, 可見于小兒麻癉後遺症, 四肢攣急抽動的為驚風之兆。
手背及胸背部灼熱的, 多屆新感之證, 手心及小腹部熱, 多屬裡熱證。 指冷身熱, 多是風寒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