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飲食禁忌>正文

忌食長芽的馬鈴薯

馬鈴薯又名土豆、洋芋, 是人們餐桌上熟悉的主角。 它營養豐富、味美可口, 炒煮烹炸皆宜。 由於它含有大量澱粉, 常被人們加工成澱粉、粉絲、丸子、薯條等多種食品。

馬鈴薯在許多國家均受歡迎, 前蘇聯人民喜歡與牛肉合煮, 西歐人則喜歡油炸薯條。 但是, 馬鈴薯芽孔部及胚胎部含有一種毒素稱為龍葵素, 又名馬鈴薯素或美前堿, 這種毒素含量一般為 0.005~0.011 克%, 最高可達 0.3~0.5 克%, 人們食入龍葵素 0.2~0.4 克, 即會引起中毒。 保存不當或因天氣悶熱時, 發芽或腐爛的馬鈴薯中的龍葵素含量就會大大增加。

經試驗證明馬鈴薯各部位均含有龍葵素,

但其中芽的含量最高, 皮次之, 肉質部較少, 芽的龍葵素含量比肉高一百多倍, 即使蒸煮後的馬鈴薯的龍葵素並不減少, 又不溶于水, 水浸泡也無法除去。 因此, 要忌食發了芽的馬鈴薯, 芽長超過一釐米或變紫變黑的馬鈴薯, 更應忌食。

預防馬鈴薯中毒的辦法是:

一、應將它貯藏在溫度較低與通風良好的地方, 不能讓其受陽光直射;

二、對發芽的馬鈴薯, 必須徹底去掉芽與皮, 尤其對變黑、變綠色的馬鈴薯則應忌食;

三、烹調時要注意燒熟煮透, 最好紅燒或燉、煮, 不宜炒絲食用, 如能在烹調時加入適量的醋, 就可破壞龍葵素。

科學地食用馬鈴薯對人體健康能起到防病治病作用, 如將馬鈴薯切片煮熟拌入白糖、薑片少許可以治胃潰瘍引起的疼痛;鮮的馬鈴薯搗汁擠出,

空腹飲用可治慢性胃痛, 對便秘、消化性潰瘍、慢性膽囊炎、痔瘡等病症均有療效;對藥物中毒, 也有催吐、解毒作用;腮腺炎患者可將鮮薯切碎, 加醋磨汁外塗患處也很有效;對火燙傷也可用鮮薯汁塗治。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