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吸收後局部腦萎縮常繼發於高血壓性腦出血、晌血管畸形出血、出血性腦挫裂傷等疾病, 當腦內血腫吸收後, 即形成軟化灶、引起腦萎縮改變, 以大腦半球多見。
CT和MRI圖像均顯示局部腦室和蛛網膜下腔擴大, 腦實質內的原發血腫吸收後遺留病灶在CT上為低密度, 而在MRI的T1加權像上則顯示為裂隙狀或斑點狀低信號, 在T2加權像上為高信號周圍包繞低信號環。 若腦內血腫較小, 病灶在T1加權像尚可無異常改變, 但T2加權像原血腫部位呈斑點狀低信號。 少數嚴重腦外傷患者, 亦可引起彌漫性腦萎縮。
感染後腦萎縮病因感染後形成的局限性腦萎縮多繼發於腦膿腫和病毒性腦炎,
CT和MRI檢查腦感染痊癒後多表現為一側或兩側顳葉或額顳葉的萎縮, 其CT和MRI所見並無特徵性, 僅表現為腦室和蛛網膜下腔擴大, 常須結合臨床資料和病史進行綜合分析, 才能做出本病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