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對於身體保健以及一些滋補功效都是比較有利的, 尤其是身體存在一些疾病或者不適症狀的時候, 通過中藥的方式進行調理, 可以有效的預防和解決一些副作用問題, 但是大家再利用這些藥物治療的時候, 也不能夠忽略中藥的正確保存方法, 以及他的這些保存時間。
首先, 我們要瞭解代煎中藥湯劑的包裝形式。 目前代煎的中藥湯劑最常見的包裝是真空密封包裝, 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
不同方劑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存放, 通過觀察藥汁的變質程度, 分別記錄臭氣、混濁、生黴及酸度等測定專案。
為了保證藥品使用安全, 密封真空包裝的中藥湯劑保存的最佳溫度為0~5℃, 保存時間為7~14天, 但最好不要超過7天。 一方面是因為湯藥煮好後, 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溫保存, 這會“加速”藥湯變質;另一方面, 煎煮的藥湯裡若含有全蠍、蜈蚣等動物類中藥或熟地、黃芪等糖分含量較高的中藥, 也會影響保存時間。 若發現藥液袋鼓起或藥液變味,
如果是用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的中藥湯劑, 一般不建議隔夜服用, 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 也不應超過3天, 以免藥液變質影響健康。
不管是中藥還是食物, 要是我們保存方法不對, 或者放置的時間超過了它本身的保存時間, 在此時再使用的話, 都可能會給我們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 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注重瞭解這些中藥的保存技巧, 利用它們調理和治療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