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腦背腹側語言通路中斷 可引發嚴重失語

腦卒中後失語患者的腦損傷區域和範圍, 尤其是損傷到特定腦白質區域損傷對失語嚴重程度的影響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話題。 有關失語診斷的研究曾認為損傷體積可以預測失語的結局。 但近來有許多研究發現梗死部位的大小與失語的嚴重程度不相關或相關度很低。 磁共振研究使用彌散張量成像(DTI)等技術已經發現特定類型的言語障礙如複述、理解以及命名障礙與白質纖維束的解剖相關。

弓狀纖維是背側語言網路中最大的也是最明確的一組纖維束, 該區域損傷會導致複述、命名甚至是理解障礙,

以及持續的慢性失語。 弓狀纖維損傷程度可預測言語的整體性。 急性期弓狀纖維的非對稱性消失可以預測腦卒中後 30 天失語表現。 不單是弓狀纖維還包括腹側的白質通路(鉤回和極囊束)均與會話性言語損傷有關。

腹側纖維束在語義處理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腹側纖維束損傷程度與急性失語的理解能力和語義處理明顯相關。 理解能力是失語嚴重性的決定因素。 額枕下束纖維損害可導致語義錯語。

然而失語嚴重程度是否也因特定白質區域損傷有關尚不明確。 為了鑒別哪個腦白質區域決定腦卒中後失語的嚴重程度以及該區域損傷達到何種程度會出現慢性的失語, 並明確是否這些區域的損傷而不是損傷體積對失語嚴重程度更有影響,

Charlotte 博士及其研究團隊進行了相關研究, 並發表於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8 月的電子刊上。

該試驗納入 23 名慢性腦卒中失語患者, 用快速失語評定(ART)、波士頓失語診斷檢查(BDAE)嚴重程度量表對患者進行失語程度評估, 用彌散張量和結構成像顯示患者腦組織損害部位。 基於體素的彌散張量成像(DTI)的回歸分析用於觀察在哪個腦組織各向異性(FA)異常與 ART 和 BDAE 量表結果相關。 分別用總體相關係數和部分相關係數研究失語嚴重程度和 FA 值、梗死體積間的相互關係。

研究發現與失語嚴重性相關的區域主要分佈在內囊的後肢、外囊的後部、緣上回皮層下的白質、顳上回的後部也就是顳枕交界區。 該區域恰好位於腹側與背側語言通路的交叉處,

與弓狀纖維和額枕下束纖維相交錯。 該部位受損後會中斷弓狀纖維、額枕下束纖維以及顳頂連接處的腦白質之間的聯繫繼而引起語言在腦部背腹側的聯繫中斷。 在該區域, ART 值與 FA 值呈負相關, 即失語程度越嚴重則 FA 值越低。

為了研究 FA 值與梗死體積各自對 ART 評分結果的影響, 該團隊分別計算了部分相關性。 研究發現 FA 值的方差比明顯高於梗死體積的方差比。 僅考慮梗死體積時, ART 與失語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但當涉及到該主要白質區域損傷時, 梗死體積對失語嚴重程度的影響則不明顯了。 損傷體積對失語嚴重程度的影響可能是因為梗死部位更多地延伸到與症狀嚴重程度相關的部位。

研究發現單純鉤回與極囊束的損害與語言產生障礙相關性不大。 但是當同時損害到腹側和背側纖維束則會產生嚴重的失語。 另外, 失語病人中如果損傷到緣上回和顳上回皮層下的白質, 其言語功能恢復較差。

因此, 慢性腦卒中病人失語嚴重程度與白質交叉通路損毀而非梗死體積密切相關。 該交叉通路連接背側語言纖維束和腹側語言纖維束。 在臨床實踐中, 通過 MRI 明確哪個腦白質區與失語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將有助於評估腦卒中後失語患者的總體損傷情況, 指導神經康復的臨床決策的制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