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繁殖
常見的繁殖方法有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和組織培養等幾種方法, 其中小面積生產可採用分株法, 規模化生產通常採用組織培養。 分株繁殖一般於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 把植株從盆中倒出, 根據需要將一株分成數株, 每株帶有根和葉。 分株時要小心, 切勿損傷生長點, 儘量保留根部原有的土壤, 剪掉衰老和損傷的葉和根, 按原來定植的深度栽植。 分株繁殖無嚴格的季節要求, 一年四季皆可進行。
植物栽培
栽培的基質要求土壤富含有機質, 疏鬆透水, 微酸性(pH值5.5至6.0)。 基質一般以泥炭土、腐葉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的比例配製,
栽培要點
1、光照:處於不同生長期, 對光線的要求不同。 一般生長初期即抽芽期, 要防止光照過強, 多遮陰。 休眠期要放在光線充足處。 大多數蕨類植物喜反射光、散射光。 如光線不足, 則植株徒長, 顯得衰弱或萎蔫。
2、澆水:喜潮濕, 對土壤溫度和空氣濕度要求較高, 生長期要每天澆水並進行葉面噴水, 以保持濕度。 發現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時, 要立即將盆浸入清水中, 對植株噴霧。 缺水不嚴重, 幾小時後即可恢復。 若24小時內仍未恢復, 需將萎蔫的葉子全部剪去, 可能會重新萌發新葉。 澆水最好在早晨進行, 特別是葉片裂片細的品種。 晚間澆水, 水滴滯留在葉隙間,
3、溫度:喜溫和氣候, 一般15℃至21℃比較適宜。 可適應的最低溫為10℃, 而溫度在28℃以上時生長不佳。 忌悶熱, 在夏季需多通風。 通風時要注意水分供給, 使環境中空氣新鮮且不乾燥。 幼苗期應避免“穿堂風”。
4、施肥:喜肥但根系細弱, 不宜施重肥。 栽植時, 基質中可加入基肥。 生長期內可追施液肥, 濃度不超過1%, 直接撒施, 最多每週一次。 充足的氮肥會使植物生長旺盛, 不足會使植株老葉呈灰綠色並逐漸變黃, 葉片細小。 施肥應薄施、勤施, 根據需要進行葉面噴施。
病害管理
常見病害主要有以下兩種:
1、灰黴病:主要為害植株的莖和葉。 發病莖葉呈水浸狀腐爛, 嚴重時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是提高室內溫度, 注意通風透光, 降低濕度,
2、立枯病:發病植株葉片綠色枯死, 而莖幹下部腐爛, 呈立枯狀。 發病初期病株生長停頓, 缺少生機。 然後出現枯萎, 葉片下垂, 最後枯死。 病株根莖處變細, 出現褐色、水浸狀腐爛。 潮濕時, 自然狀態下病斑處也會產生蛛絲狀褐色絲體。 防治方法是選擇充分消毒的培養土和腐熟的肥料作為盆土, 忌積水。 發現死苗應及時同盆土一併倒掉。 上盆定植後, 每隔10天噴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 或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