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
觀音莧主要採用無性繁殖, 有扡插和分株兩種方式, 生產上以扡插為主。 扡插四季都可進行, 多在春季4—6月或秋季9—11月進行。 在健壯母株上取嫩莖作插條截成長約8—10cm, 頂部留3-5片葉, 於10ppm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0分鐘, 斜插於苗床上, 可用壤土或細沙土作苗床, 入土約2/3, 行株距8cm×6cm, 遮陰保濕, 全年均可扡插, 以春秋兩季最容易生根。 7—10天便可和根成活, 18—20天即可移栽。
定植
選擇排水良好, 有機質豐富, 保水保肥能力強, 微酸性的壤土為宜, 每667m2施腐熟農家肥2000kg作底肥, 深耕細耙, 整地作畦, 畦寬約1.2m, 然後在畦面按30cm×25cm開穴定植, 每穴定植1苗,
田間管理
儘管觀音莧耐旱、耐瘠薄, 但充足的水分供應有利於莖葉生長, 保證產品脆嫩、產量高。 因此應保持土壤濕潤, 雨季注意排水防澇。 開始採收後, 每採收1次結合中耕除草, 追一次肥水, 一般每667m2施腐熟稀水糞500kg或尿素10kg兌水澆施。 冬季注意保溫防凍, 大棚種植夜間蓋草苫, 保持棚溫10℃以上, 夏季可遮陰降溫。 保持20℃—25℃的生長環境, 生長迅速, 豐產性強, 夏季高溫下生長減緩。
病蟲害防治
觀音莧對病蟲抗性較強, 只要保持通風透光, 一般較少病蟲發生。
採收
定植25天開始採收, 採收上部嫩莖葉7-8片, 約15CM。 第一次採收, 莖的基部留2-3節, 葉腋萌發新枝;從第二次採收起莖的基部只留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