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咳喘要方

組成:太子參15克, 炒白術15克, 炒山藥20克, 蓮子肉20克, 菟絲子20克, 補骨脂12克, 五味子10克, 烏梅12克。

功效:補肺、脾、腎三髒, 酸斂止咳平喘。

主治: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支氣管擴張、各種哮喘及各種慢性咳喘

用法:水煎服, 日一劑, 如咳、喘、痰等症基本消除後, 可用該方增加劑量, 研細粉末, 每日服3次, 每次2~3克, 或裝入膠囊內, 溫開水沖服。

方解:慢性氣管炎、哮喘等慢性咳喘長期反復發病, 多因肺氣虛而不能斂氣, 脾氣虛不能化濕, 腎氣虛不能納氣, 故知咳、喘、痰是其標, 三髒虧虛是其本。 感冒、受涼常能導致咳喘的發病(尤其是冬季),

長期發病又加重了肺、脾、腎三髒的虛損, 其抗病能力越差, 又越能引起感冒, 感冒又再次加重咳喘, 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治肺益收斂, 不宜宣散, 宣散會更傷肺氣;治脾宜溫補, 不宜清降, 清降會更傷脾氣;治腎宜溫固, 不宜滋補, 滋補會助濕生痰。 方中太子參、炒白術、炒山藥, 健脾氣, 補肺氣;補骨脂、菟絲子, 補腎氣;五味子、烏梅、酸斂, 止咳平喘。 炒山藥、蓮子肉, 化痰濕、益脾腎。 諸藥合之, 肺、脾、腎三髒得補治其本、化痰酸斂治其標, 故能使咳、喘、痰、濕得消。

加減:兼有鼻塞、流清涕、頭痛、身痛、外感風寒者, 原方去烏梅, 加麻黃10克、防風10克;兼有鼻塞、流黃濁涕、咽喉痛、外感風熱者, 去烏梅, 加金銀花30克, 連翹20克, 薄荷12克;吐黃痰量多者, 原方加黃芩15克, 浙貝12克,

瓜蔞15克, 桑白皮12克;吐白粘痰量多者, 加半夏10克, 陳皮12克, 蘇子10克;不欲飲食、胃脘脹滿者, 加砂仁5克, 陳皮12克, 炒枳殼12克;痰中帶血或咯血者, 加白茅根20克, 炒白芍15克, 生地20克;腰膝酸痛, 頭暈耳鳴屬腎氣虛者, 加山萸肉20克, 川斷20克, 寄生20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