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會把握心理疆界嗎

案例一:31歲的張燕, 在公司裡論資排輩也是大姐級人物了, 對那些新來的小同事, 她很照顧。 認識她的人對她的評價基本都是“熱心”“開朗”“不愛記仇”。 按理說, 有這麼多的性格優點, 人緣一定不錯。 然而, 張燕的人緣並不好。 和她相處一段時間後, 朋友同事都覺得她有點煩人, 會找各種藉口躲著她, 拒絕她。
同事韓小琴剛畢業, 家境不怎麼好, 穿的衣服跟不上時尚。 張燕常常把自己沒穿幾次的衣服拿到辦公室, 送給韓小琴, 還熱情地說:“一個女孩子獨自在外多不容易, 以後就別買衣服了, 我那裡多著呢!”
單位有幾位元家在外地的同事,
張燕常帶自己做的飯菜到辦公室, 一邊說“你們離家都遠, 連一口可口的飯菜也吃不上”, 一邊就慷慨地將飯菜往同事們的餐盒裡撥。
有一次, 張燕去給經理送資料, 正碰上經理在批評她對桌的同事。 當天中午吃飯時, 本來大家是AA制的, 但張燕硬是要付兩份的錢, 想以此安慰一下那位受委屈的同事。
可是漸漸地, 張燕覺得同事們好像有意躲著自己。 韓小琴說什麼也不要自己的衣服了, 家在外地的同事也不接受她的飯菜了, 就連那位她幫著付飯錢的同事, 也對自己冷冷的。 而且, 大家一起出去玩, 也總是回避她。 張燕真是想不通, 自己到底哪裡得罪人了。
案例二:毛曉娜的煩惱和張燕差不多, 也稱自己好心總被當成驢肝肺,
到最後不受人待見。
毛曉娜的性格屬於大大咧咧、自來熟的那類。 一個月前, 在一個培訓班上她和米莉莉認識後, 兩人很快就聊熟了, 再加上回家同路, 儼然是一對老朋友了。
有一天突然變天, 毛曉娜見米莉莉穿的衣服很薄, 便把自己的披肩借給了米莉莉。 後來米莉莉還她時, 毛曉娜卻硬要將披肩送給對方, 說她披上要比自己披上好看。 米莉莉推辭不掉, 最終不得已接受了。
很快, 米莉莉就發現:毛曉娜雖然熱心, 但做事卻太過不拘小節。 比如, 兩個人一起吃飯, 毛曉娜總愛到米莉莉的餐盤裡夾菜;米莉莉買了什麼小首飾小掛件, 毛曉娜也會很“不客氣”地據為己有。 由於毛曉娜曾送給自己一塊披肩,
米莉莉也就不好說什麼。
有一天下課後, 毛曉娜說回宿舍沒意思, 竟想到米莉莉那兒住一宿。 米莉莉不好推辭, 便把她帶回家了。 結果那天晚上, 毛曉娜將米莉莉的化妝品幾乎試了個遍, 這讓米莉莉心裡很不舒服, 真後悔當初和她走得太近了。
從那天起, 對於毛曉娜的一些邀請, 米莉莉總是刻意回避, 甚至謊稱自己要去親戚家, 不願意和毛曉娜同路了。 其實, 米莉莉也承認, 毛曉娜這個人沒什麼壞心眼, 求她辦事, 她也會不遺餘力地幫忙, 可不知為什麼, 心裡就是會對她產生厭惡感, 甚至想離她遠一點。
下一頁:點評“為何好心不得好報”${FDPageBreak}
點評: 
破壞心理疆界, 喪失好人緣
為何好心不得好報
無論張燕還是毛曉娜, 最終導致好人緣喪失的重要原因,
都是因為破壞了對方的心理疆界。
我們的心靈和領土一樣, 也有一道疆界。 這道疆界將我們自己與別人隔開, 以保持自己的個性空間。 如果交往物件尊重我們的心理疆界, 我們會感覺舒服且安全, 就會願意與對方繼續交往下去;反之, 如果對方侵犯了我們的心理疆界, 我們就會感到有壓力和不安全, 進而對對方產生排斥、反感的情緒。 當然, 我們的心理疆界, 在不同的人面前, 或在不同場合, 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是具有很強的主觀性。 而且, 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人, 心理疆界往往也不同。
上文中的張燕, 的確很熱情, 也為同事做了不少事, 但是, 她忽略了在職場這個環境中, 由於存在著競爭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心理疆界會遠一些,
這與內心的防禦性強是有關係的。 心理疆界在同事間發揮的作用主要是維持平等。 而張燕, 無論是送衣服給經濟狀況不好的同事, 還是給家在外地的同事分吃的, 抑或是幫助挨批的同事埋單, 都在有意無意地將對方置於被同情的弱者地位, 這就破壞了對方的心理疆界, 會讓對方覺得, 在這個本應平等協作的環境中, 自己已經處於被動的狀態了。 因此, 都想通過拒絕和疏遠張燕, 來保護自己的心理疆界。
大大咧咧的毛曉娜, 既熱心又不拘小節的性格, 成了侵犯對方心理疆界的“罪魁禍首”。 交往不久, 就將本是借給對方的披肩送給了對方。 看似熱情的行為, 對對方來講, 卻很可能成為一種心理壓力。 因為按照人際關係的互酬性來講,這意味著對方需要付出同等的代價,才能維持彼此“付出”與“收穫”的平衡。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初建立不久的人際交往中,保持表面而客套的交往模式,會感覺舒服一些。顯然,毛曉娜的熱情破壞了這一原則,讓米莉莉感到不舒服。而毛曉娜接下來的行為,更是破壞了米莉莉的心理疆界。出於“還債”心理,米莉莉屢屢不好意思拒絕毛曉娜的行為,但心裡被冒犯的感覺是客觀存在的,這就導致了最後對毛曉娜產生厭惡感和想疏遠她的情感和行為。
在人際交往中,適度把握心理疆界,並尊重對方的心理疆界,往往比熱情的付出更重要。
尊重別人的心理疆界
保持恰當的空間距離。與親密的人比較接近,與陌生的人比較疏遠,空間距離常常反映我們的心理疆界。所以把持好空間距離,也有助於維持心理疆界。一般來講,空間距離可以分為“公共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四種。
公共距離最遠,一般在3米以外。社交距離在1~3米之間,是指在那些與自己關係不大的人之間的交往距離,比如與在參加會議時臨時認識的某個人交往。個人距離在0.5~1米之間,通常熟人和朋友多採用這種距離,這個距離正好是伸手就可以握手,但不至於觸碰到對方身體的距離。而親密距離是最近的距離,一般在15~50釐米之間,有時甚至是零距離,這一般是夫妻、戀人、親子或是特別親密的朋友之間的距離。如果不屬於這個範疇的關係,這樣的距離會讓人很難受,甚至覺得被冒犯。
遵循循序漸進的交往法則。一段穩定的人際關係的建立,通常要經歷好幾個階段,從最初的剛剛相識,到之後的稍稍瞭解,到願意稍作自我開放,再到比較多的自我開放,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果“人來熟”的一方,不遵循這個發展規律,試圖一下子和對方建立很密切的關係,常常會適得其反,讓對方產生厭惡感。
尊重別人的隱私。除非是親密的關係,除非是對方主動把隱私告訴你,否則,不要主動去打探對方的隱私。同時,也要尊重對方的隱私場所和用品,比如到別人家做客,未經邀請和允許,最好不要進入廚房和臥室,若非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用對方的洗手間。另外,也不要向對方借化妝品或貼身衣物。越是與肌膚接觸的用品,越具有隱私性。
下一頁:保持自己的心理疆界${FDPageBreak}
保持自己的心理疆界
除了要尊重別人的心理疆界,也要恰當保護自己的心理疆界。當別人冒犯自己的心理疆界時,能妥善處理也是很重要的。
恰當運用客氣。“客氣”是拉開心理距離的最好方法,對那些你不想走近的人,表達你的客氣(如對他的一點小幫助,表示禮節性的感謝;對自己的一點小失誤,表示禮節性的歉意),這可以讓對方覺得,你並不想和他拉近距離。
懂得拒絕。人際敏感度較低的人,客氣的拒絕信號似乎不大管用,這時,就需要運用拒絕了。拒絕方式有很多,比如,找藉口和托詞、拖延回答、轉移話題等,都是不錯的拒絕方式。其實,適時適度的拒絕,比一味的遷就忍耐更有助於保持長久的關係。
把握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廣度。所謂自我暴露,指人們自願、有意地把隱秘的思想、情感,對人對事的看法等暴露給別人。社會心理學領域的大量研究發現,我們對陌生人、熟人和親密朋友,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廣度明顯不同。可以說,自我暴露的程度是衡量人際關係親密度的尺規。若不想讓某人過於接近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自我暴露,只談一些表面話題。這一來,你的行為實際上是告訴他:“請離我的心理疆界遠一點。”(點評者:林浩)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因為按照人際關係的互酬性來講,這意味著對方需要付出同等的代價,才能維持彼此“付出”與“收穫”的平衡。對大多數人來說,在初建立不久的人際交往中,保持表面而客套的交往模式,會感覺舒服一些。顯然,毛曉娜的熱情破壞了這一原則,讓米莉莉感到不舒服。而毛曉娜接下來的行為,更是破壞了米莉莉的心理疆界。出於“還債”心理,米莉莉屢屢不好意思拒絕毛曉娜的行為,但心裡被冒犯的感覺是客觀存在的,這就導致了最後對毛曉娜產生厭惡感和想疏遠她的情感和行為。
在人際交往中,適度把握心理疆界,並尊重對方的心理疆界,往往比熱情的付出更重要。
尊重別人的心理疆界
保持恰當的空間距離。與親密的人比較接近,與陌生的人比較疏遠,空間距離常常反映我們的心理疆界。所以把持好空間距離,也有助於維持心理疆界。一般來講,空間距離可以分為“公共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四種。
公共距離最遠,一般在3米以外。社交距離在1~3米之間,是指在那些與自己關係不大的人之間的交往距離,比如與在參加會議時臨時認識的某個人交往。個人距離在0.5~1米之間,通常熟人和朋友多採用這種距離,這個距離正好是伸手就可以握手,但不至於觸碰到對方身體的距離。而親密距離是最近的距離,一般在15~50釐米之間,有時甚至是零距離,這一般是夫妻、戀人、親子或是特別親密的朋友之間的距離。如果不屬於這個範疇的關係,這樣的距離會讓人很難受,甚至覺得被冒犯。
遵循循序漸進的交往法則。一段穩定的人際關係的建立,通常要經歷好幾個階段,從最初的剛剛相識,到之後的稍稍瞭解,到願意稍作自我開放,再到比較多的自我開放,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果“人來熟”的一方,不遵循這個發展規律,試圖一下子和對方建立很密切的關係,常常會適得其反,讓對方產生厭惡感。
尊重別人的隱私。除非是親密的關係,除非是對方主動把隱私告訴你,否則,不要主動去打探對方的隱私。同時,也要尊重對方的隱私場所和用品,比如到別人家做客,未經邀請和允許,最好不要進入廚房和臥室,若非萬不得已,最好不要用對方的洗手間。另外,也不要向對方借化妝品或貼身衣物。越是與肌膚接觸的用品,越具有隱私性。
下一頁:保持自己的心理疆界${FDPageBreak}
保持自己的心理疆界
除了要尊重別人的心理疆界,也要恰當保護自己的心理疆界。當別人冒犯自己的心理疆界時,能妥善處理也是很重要的。
恰當運用客氣。“客氣”是拉開心理距離的最好方法,對那些你不想走近的人,表達你的客氣(如對他的一點小幫助,表示禮節性的感謝;對自己的一點小失誤,表示禮節性的歉意),這可以讓對方覺得,你並不想和他拉近距離。
懂得拒絕。人際敏感度較低的人,客氣的拒絕信號似乎不大管用,這時,就需要運用拒絕了。拒絕方式有很多,比如,找藉口和托詞、拖延回答、轉移話題等,都是不錯的拒絕方式。其實,適時適度的拒絕,比一味的遷就忍耐更有助於保持長久的關係。
把握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廣度。所謂自我暴露,指人們自願、有意地把隱秘的思想、情感,對人對事的看法等暴露給別人。社會心理學領域的大量研究發現,我們對陌生人、熟人和親密朋友,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廣度明顯不同。可以說,自我暴露的程度是衡量人際關係親密度的尺規。若不想讓某人過於接近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自我暴露,只談一些表面話題。這一來,你的行為實際上是告訴他:“請離我的心理疆界遠一點。”(點評者:林浩)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